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首次采用中考平行志愿录取

4月22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首次采用中考平行志愿录取。中考平行志愿到底该怎么报?针对广大家长和考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呼和浩特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招生考试一科科长张鹏飞进行了解答。

1.什么是平行志愿?须遵循哪些原则?

张鹏飞介绍,平行志愿就是考生在某批次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报多个学校志愿的一种填报方式。考生所报志愿中的若干学校为平行关系,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对同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后,根据考生所报学校自然顺序依次检索,进行一次性投档。

平行志愿中考升学分相同怎么录取?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按中考升学分降序排序,如相同再按语数外总分排序,相同再按语、数、外、物、史单科成绩排序。也就是说,首先将所有参加中考考生的升学分按照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序,平行志愿在录取的过程中,首先检索的是最高分,也就是降序之后的第一名,检索完毕之后,按照平行志愿第二个原则,就是遵循志愿。遵循自愿就是聚焦到每一个考生的身上。对于第一个被检索的考生来说,就要遵循他所填报志愿的顺序进行依次检索。比如说,有考生第一志愿填报的是A高中,第二志愿填报的是B高中,那么首先要检索这个考生的第一志愿,看一下A高中的招生计划数是否已满,如果没有满,那么这个考生的第一志愿A高中就能直接被投档录取。如果说A高中的招生计划数已满,那么就会继续检索这个考生的第二志愿。同样的道理,还要看第二志愿,就是看他的B高中的招生计划数是否已满。如果已满,则继续检索第三志愿,以此类推。

2.志愿填报共设置9个志愿,如何“冲、稳、保”?

今年,我市普通高中录取共给考生设置了9个志愿。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可以把统招和分招综合起来进行填报。

普通高中9个志愿填报有没有限制?9个志愿可以完全填报统招学校、9个志愿可以完全填报分招学校、9个志愿可以不填满、9个志愿可以允许一个都不填、9个志愿可以统招和分招混合填报。若某一高中学校同时具有统招和分招资格,只允许先报该校统招再报分招,不允许先报该校分招再报统招。

张鹏飞强调,如果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同一所高中既填报统招又填报分招,必须先把这所高中的统招填完之后,再填报这所高中的分招。如果说考生不想去这所高中的统招,就想单独填写分招,也是允许的。但是,对于同一所高中既要填报统招又要填报分招,必须统招在前分招在后。

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在9个志愿填报的过程当中,最好按照“冲、稳、保”原则,把9个志愿合理进行安排。建议前1—2个志愿作为“冲”的学校进行填报;最后两个志愿(第8个、第9个)作为“保”的学校去填报;中间的学校,参照我市历年的中考一分一段表,判断自己的位次来确定大概能去哪几所学校。

整体来说,考生一定要关注这个一分一段表,基于一分一段表确定自己的位次,通过位次确定自己哪些学校可以“冲”,哪些学校是“稳”的,哪些学校是保底学校,从而避免出现有的考生填写的志愿数太少,或者是填写的志愿数、志愿学校的情况不符合考生实际的考试分数,“冲”得太高,可能会出现滑档现象。要合理分配志愿,所填报的学校之间保持一定梯度,根据自己的分数要选择一个稳妥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尽可能避免滑档。

在平行志愿录取的过程中,如果有考生是同分,该如何录取?张鹏飞明确,如果这个考生的中考升学分在进行降序排序的过程中,发现前后两位考生升学分是一样的,那么,将比较这两位考生的语文、数学和外语(含听力)成绩。先对这三科的总分就两位考生进行比较,总分高的,则优先进行检索。

如果说两位考生的三科总分还是相同,那么接下来比较几科的单科成绩,先比较语文成绩,再比较数学成绩,依次比较外语、物理、历史等成绩。通过几次的比较,能够确定考生最终的优先检索顺序。

3.如何及时知晓中考资讯?

在平行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建议广大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随时关注呼和浩特市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s://www.hhkszx.cn/),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与中考相关的各种信息。

家长和考生如果需要了解我市最新的招生政策和相关最新的公告,同样可以登录该网的“中招”板块关注相关资讯。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呼和浩特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每年都会给各位中考生发放当年的高中招生志愿填报指导手册,希望家长拿到后多研读,了解具体的招生政策,包括中考平行志愿填报的具体步骤以及相关的招生计划数,结合该手册确定自己所填报的相关高中学校。

据了解,志愿填报手册预计在每年6月中下旬给各位考生发放完毕。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