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交管部门创新举措

1835米时段性停车带破解停车难题

本报讯(记者 安娜 通讯员 王永明)5月7日,伴随着施划标线机器的轰鸣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在玉泉区和林格尔路、星河北街推出1835米时段性停车带,通过“时空分置管理”增设限时停车位,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题,打造“按需顺停”静态交通新模式。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是道路资源精细化利用的重要突破,更是交管部门落实“便民助企 护航发展”10项举措的具体实践。

为解决停车难这一民生痛点,推动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交管部门以“便民助企 护航发展”专项行动为依托,围绕“三个聚焦”发力:聚焦民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标尺;聚焦机制创新,精准破解静态交通治理难题;聚焦服务升级,通过“时空资源挖潜+管理效能提升”,推动城区停车供给从“稀缺紧张”迈向“规范充足”,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针对玉泉区桃花岛小区等区域“白天车流量大、夜间停车位紧张”的矛盾现状,交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和林格尔路、星河北街在午间(12∶00—14∶00)与夜间(19∶00—次日7∶00)存在潮汐车流特征,道路两侧闲置空间超40%。为此,交管部门创新推出“双侧错时共享停车”方案:在和林格尔路分段设置1102米限时停车带,东、西两侧分时段开放,午间供商户装卸货,夜间供居民停车,单日周转率提升3倍。在星河北街桃花岛小区南门道路北侧设置时段停车泊位363米,可供至少60辆机动车停放;道路南侧设置时段停车泊位370米,可供至少62辆机动车停放。预留地面标识设置既保障消防通道畅通,又满足122辆车的刚性需求。

此次规划中,呼和浩特交管部门精准优化道路资源:和林格尔路南段东侧针对餐饮区设置135米弹性车位,规定午间限时30分钟装卸货;西侧208米夜间泊位采用倾斜式标线,可容纳34辆车“贴边顺向”停放,减少对非机动车道影响。北段利用759米路肩设置时段停车泊位,东西两侧分别可停放65辆、62辆车。

从“抢车位”到“顺停车”,呼和浩特交管部门用1835米时段性停车带的实践,展现了城市交通治理在刚性资源与弹性需求间寻求平衡的智慧。未来,呼和浩特交管部门将深化“错时挖潜、分时共享”模式,让有限道路资源传递无限城市温度,让停车体验成为文明首府的新名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