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自治区首例国家集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本报讯(记者 于亚军)5月12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近日顺利完成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使用集采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聋患者恢复听力的首选方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工耳蜗装置的高昂价格也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2009年启动的“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及各省市的救助项目,为贫困聋儿提供了免费的耳蜗设备、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使数万名聋儿受益。但这些救助项目主要覆盖儿童群体,大量成年听障患者因费用问题仍无法接受手术。

国家集采政策的实施,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2025年3月3日,中标设备正式进入国内医院,价格降至原市场价的 30%,从几十万元降至几万元。部分省份将人工耳蜗装置纳入医保乙类报销范畴后,患者自付费用进一步降低。这一举措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患者有机会重获新“声”。

近日,自治区首例使用集采人工耳蜗的患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植入手术。43岁的杨女士(化名)耳聋病史已逾30年。她的孩子也曾是听障患者,20年前全家筹资近20万元为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如今其已大学毕业并融入社会正常生活。人工耳蜗集采落地后,杨女士终于有机会为自己选择人工耳蜗。

目前,杨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已出院。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