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雷红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也指出:“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目的就是要使全党上下牢记并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狠刹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让清风正气不断充盈。

守好勤俭节约“传家宝”

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实践中,是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传承和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艰苦奋斗、永久奋斗中树立新风正气。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人民“过好日子”是我们党应对和化解困境的宝贵经验。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毛泽东呼吁:“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经济掠夺,在物质极度匮乏的严峻考验下,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大规模的节约运动,如晋西北行政公署从预算制度入手严把粮食节约,严格执行粮票制度;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厉行被服登记、使用制度;晋西北军区政治部收集利用废纸、旧本子,每月少用纸张两百余刀等,为进行持久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可能。解放战争时期,饱受战争摧残的解放区经济十分脆弱。毛泽东多次提到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减轻人民负担,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各级党组织纷纷响应,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制度和方案。1946年10月,西北局发出《为支持长期自卫战争关于厉行节约的指示》,提出紧缩开支、艰苦生活、爱惜公物等七项任务;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通过了精简、节约、清理资财三大方案和具体办法。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生成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最终能够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根本奥秘所在。

破除“勤俭节约一阵风”的观念

勤俭节约是检验政党性质的试金石,是彰显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着力破除“勤俭节约一阵风”的观念,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是生产力极大进步的表现,体现在各行业各领域之中。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然而,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对立下的铁规矩、硬杠杠置若罔闻,甚至顶风违纪。究其根源,是特权思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在作祟,外化为“面子思想”,认为吃吃喝喝是人情世故,将遵规守纪和人情往来本末倒置。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吃喝玩乐开始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看一个地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水平高不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政治生态好不好。”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风”问题上,或是由“四风”问题衍生出来的。制定中央八项规定,正是对“四风”问题的直接回应,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使崇俭戒奢的良好风尚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事实证明,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赢得了党心民心,党的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构建涵养新风正气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紧盯“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不断压缩奢靡之风隐形变异空间,继续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构建起涵养新风正气的长效机制。

构建涵养新风正气的长效机制,要坚持破潜规则和立明规矩并举。一方面,破潜规则,破是前提。“四风”问题的背后暗藏着权力寻租、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等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是吸附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如果任其生长蔓延,最终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因此,要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和严的氛围,以过硬的措施和管用的办法严惩“潜规则”,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立明规矩,立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了中央八项规定,党中央还制定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一批新风新规,勤俭节约作为一条鲜明主线贯穿在制度之中。明规矩既要画出红线、亮明底线,更要坚决执行贯彻,发挥其生命力,在全党上下形成强大的纪律震慑,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最后,明规矩和潜规则是一对此消彼伏的关系。规矩具体清晰,潜规则就少一分领地;规矩执行有力,潜规则就会偃旗息鼓。一言以蔽之,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对反对浪费各项制度和条例,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特别是针对“四风”隐形变异问题,要防止旧弊未除、新弊又生,要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是我们全党上下思想理论的一次再教育、再武装;是对纪律作风的一次再检阅、再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要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久久为功,以更大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