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武川县:干群携手共绘雨后新图景

雨后的井尔沟村

●本报实习记者 贾思敏 文/图

暴雨过后,武川县大青山乡井尔沟村逐渐恢复平静。该村地处大青山腹地,山沟纵横,刚刚经历了强降雨。洪水虽退,但乡村两级干部愈发忙碌起来——他们蹚着积水,逐户叩开村民家门,细致排查每一处受损痕迹,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雨还没下,我们就动起来了。”大青山乡人大主席白旭东嗓音沙哑却语气坚定。作为全县降雨量最大的区域,井尔沟村早在7月23日暴雨预警发布前就拉响了警报。据介绍,乡村两级干部24小时在岗,包村、包过水路面、包危险点,对隐患房屋进行排查,提前转移危险地带群众。“第一天洪水最严重,县道损毁较为严重,干部们连夜协调设备抢修,机器设备迅速调度到位,争取尽快打通道路。”白旭东回忆道。

次日洪水稍退,更精细的排查工作随即展开。白旭东和同事们踩着满路泥泞挨家挨户排查发现:部分房屋出现裂缝甚至后墙倒塌,部分村民需要立即转移。他们不仅协助村民撤离,更冲进危房抢运贵重物品,最大程度守护百姓的“家当”。村民李振湖回忆:“洪水离我家门口只剩一丈,幸亏干部们提前排查,房屋、农田和牲口都没受损失。可惜的是水井毁了,但村里马上启用了自备井,吃水不成问题。”

井尔沟村的抢险行动是武川县防汛工作的缩影。全县265条过水路面、77条山洪沟均安排专人值守,严防车辆和人员涉水通过;12处易涝点由专人盯守,配备抽水泵和专业人员随时应对内涝;旅游景点、农家乐等暂停营业,避免游客涉险;野外施工、农事活动全部暂停,确保人员安全。同时,对全县道路桥涵、护坡等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清理落石、疏通堵塞,保障交通畅通。针对重点人群,各乡镇积极转移危房及低洼地带的群众,全县累计转移159户、279人,并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员、外来施工人员等进行劝离,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过水路面、农田等受损情况正在统计抢修中,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有干部们帮着一起干,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李振湖边收拾院落边说。目前,井尔沟村路通灯明,电力和通讯已恢复,损毁路面全线抢通,农田受灾统计和房屋修缮工作仍在继续。“路通了、电有了、剩下的难关我们一起扛!”白旭东的话道出了干群同心抢险排涝的决心。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技术人员奔走在武川县的田间地头,村民们也自发加入清淤修路的队伍。干部冲锋在前,群众积极跟上,这场抢险排涝的硬仗里,处处都能看见干群并肩奋战的身影。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