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战汛保电 筑牢电网安全防线

金山热电厂区抢险排涝现场

●本报记者 张秋焱 文/图

7月23日深夜,作为内蒙古电网的重要电源点——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公司厂区内灯火通明。“接到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管委会下发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通知后,我们立即按最高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公司副总经理史小宇说。

厂区内,200余名干部职工顶着倾盆大雨奔赴各自岗位。在厂区北门,一道近1米高的临时堤坝将大量积水挡在厂区外。同时,厂内所有雨水排水设施全功率启动,巡视人员的身影在暴雨中穿梭,严密监控厂区每一处角落的积水态势,确保第一时间精准判断与处置。

7月24日,肩负全厂排水重任的雨水泵房在短短一分钟内,泵坑水位深度从可控的1米骤然暴涨至9米,巨大的水压瞬间威胁到关键设备的安全。

雨水泵房一旦彻底瘫痪,意味着整个厂区的积水将失去唯一高效的排泄通道,内涝将迅速蔓延,直接威胁主厂房及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供企业。一旦厂区失守、机组停运,不仅会造成区域电网巨大的负荷缺口,更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电网设备次生事故。因此,厂区内外的每一次排险、每一刻坚守,都牵动着更广域的光明与稳定。

千钧一发之际,当值的运行人员果断下令停运所有水泵并切断电源。这一关键操作,有效避免了电机因浸水而烧毁的重大设备事故,为后续抢修赢得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12台大功率临时抽水泵轰鸣启动,经过24小时不间断排水,7月25日,核心排水系统恢复正常。

在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公司厂区抢险排涝最关键节点,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管委会紧急驰援,不仅及时提供汛情动态研判,更调拨两台每小时排水能力达1000吨的大型移动水泵,协助将厂区积水强力导入排洪河道。当厂区储备的1600条防洪沙袋全部耗尽时,当地政府又送来大批应急物资,为抢险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