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娟 实习生 弓睿佳 文/图
8月1日至6日,来自蒙古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青少年齐聚呼和浩特,共赴“2025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友好交流营”之约。活动中,各国青少年走进当地企业、参观博物院、体验非遗、观赏特色文艺演出,从多维视角感知城市发展脉动,感受现代化产业的蓬勃活力。在坦诚深入的互动中,他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悄然结下了国际友谊。
8月1日上午,各国青少年表欢聚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共同见证交流营开营仪式。现场,呼和浩特城市宣传片全方位展现当地风土人情,让各国青少年快速了解这座城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的学生们献上青春洋溢的舞蹈,一首国风歌曲更赢得全场喝彩。
开营仪式后,各国青少年探秘学校科创中心,在3D建模打印与激光切割的世界里,了解技术原理、流程与优势。手工体验环节中,榫卯结构的精妙让大家惊叹,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马头琴体验更是充满欢声笑语——该校马头琴社团的“小老师们”用英语讲解,手把手教远道而来的同学拉奏。
各国青少年随后奔赴敕勒川草原。敕勒川星光里·影视戏剧幻城的沉浸式戏剧成为文化碰撞的焦点:360度旋转舞台上,《敕勒长歌·驼道》以史诗笔触再现草原丝路传奇,虚拟驼队“踏沙而过”,让人恍若与千年前的鲜卑族人隔空相遇;环形巨幕与实景布景交织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驿站总管与女儿的亲情、异域商人的豪情、江南茶商的坚守,在民族特色舞姿中徐徐展现。
走进莫尼山非遗小镇,各国青少年首先参观了非遗艺术博物馆。500余件(套)传统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民族乐器、民间工艺品,在现代布展手法衬托下愈发鲜活。大家边听讲解边用手机记录,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随后的蒙古族皮艺制作体验中,湿润皮料、压制模具、染色……
除了文化体验,大家还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近距离感受呼和浩特市现代化产业的蓬勃活力。在智能化生产车间,透过玻璃幕墙,大家看到机械臂精准操作、智能分拣系统高效运转,一杯牛奶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智慧化流程清晰展现。讲解员用生动案例介绍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创新,从牧草种植的科技赋能到产品研发的全球协作,让青少年们直观感受传统乳业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行程中,各国青少年难掩兴奋,纷纷表示:“这里的每一处都让人惊喜——从智慧工厂里跳动的科技脉搏,到草原上流淌的千年文化,还有手把手教我们拉马头琴的新朋友……回去后,我们一定要把在呼和浩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讲给家人和朋友听,让更多人知道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暖。”
作为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国际友好交流的品牌活动,本届交流营由市外事办与教育局联合打造。活动在延续过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畅通邀请渠道、深挖地方特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项目与创新的叙事方式,为各国青少年搭建起互学互鉴的桥梁。这不仅有力推动了国际友城间的对话交流,更以青春力量为“北疆文化”的深厚内涵注入新时代活力,为提升首府的国际影响力与城市美誉度持续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