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在呼和浩特的重点园区和商圈,护企优商工作站已悄然扎根。这不仅是简单的挂牌,更是公安经侦力量实实在在的前移。民警们走出机关,驻点服务,变“坐等报案”为“上门问需”,将“事后破案”升级为“全程护航”,用实际行动为企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防护墙”。
走进回民区护企优商服务中心(工作站),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接待企业咨询。该中心由公安部门牵头,法院、市场监管、律师事务所等单位集中入驻,统一标识、配强警力,确保“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该工作站以“一站多点”网格体系模式辐射周边企业。派出所经侦联络员身兼“护企警务专员”职责,定期走访、动态摸排,绘制“企业风险地图”,实现对辖区企业经营状况、潜在风险及法治需求的精准掌握与动态管理。
8月2日,回民区公安经侦部门民辅警联合派出所的经侦联络员,像往常一样来到辖区核心商圈,动态摸排企业经营状况及潜在风险。这类“扫楼清街”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通过多警种联动持续更新“企业风险地图”。“通过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和定期清查,辖区经济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回民区中山西路派出所副所长王乐表示。
依托近距离优势,回民区护企优商服务中心(工作站)结合日常走访、警企恳谈、“扫楼清街”等渠道,广泛收集涉企苗头性、倾向性风险信息,深度整合涉企经济犯罪案件信息、市场风险动态及企业举报线索,构建覆盖全链条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何劲坪介绍,对非法集资、合同诈骗、传销、职务犯罪等高发涉企犯罪苗头,实现了“早识别、早预警、早干预”。
风险预警是工作站的核心功能。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积极推动建立“警银”“警税”“警保”“警协”“警企”等多方协作机制,通过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监管等部门的日常信息共享,执法协作,在打击虚开骗税、反洗钱、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去年6月,全市首家驻保险公司工作站成立。在“保险公司先期收集问题—经侦部门介入研判线索—处理嫌疑案件”的工作流程下,警企合作效能倍增,大幅提升了保险反欺诈案件的办理效率。“工作站成立前,我们调查保险反欺诈案件经常面临诸多困难。”人保财险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小鹰说,“工作站成立后,提高了沟通时效,拉近了双方距离,目前已为我们挽回损失上百万元。”
护企优商工作站还定期组织警企恳谈会、行业座谈会,邀请企业家、法务人员、行业协会、政协委员参加。围绕防范新型犯罪、行业共性问题、政策法律适用等议题深入交流,征集意见建议,共同研究对策,形成风险共防、问题共治的合力。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金融涉税大队教导员白杨介绍,工作站运行以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联合人民法庭、市场监管局、保险行业协会、律所等单位召开座谈会20余次,现场解答企业各类政策、法律问题百余条,有效解决了企业的法律政策困惑,打通了信息壁垒。
何劲坪介绍,两年来,呼和浩特市公安经侦部门已实体化运作护企优商工作站9处,开展“扫楼清街”集中行动748次,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隐患65个,排查问题并约谈警示企业50家,对16家重点问题企业持续跟进、督促整改。同时,大力推动“涉企积案清零行动”等专项行动,通过办案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逾1.4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