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佳
白露,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凉,秋色渐深。植物挂上了露珠,落叶满地,秋意浓郁,自有一番轻盈明亮。“仿佛人间被裹进一滴玲珑剔透的秋露之中,一切都显得那样清白明净,晶莹可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描述的:“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白露,形意皆美,寥寥二字,写尽了寒生凝露,露凝而白的凉意。
时至白露,寒气增长,冷空气转守为攻,白天有太阳时尚有余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风清露冷,秋心澹澹,青草琴台,露水摆宴,白露,带着一身诗意走进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名句,以白露起兴,营造出一种朦胧、凄清的氛围,那水边的伊人,仿佛可望而不可及。“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李白笔下的白露时节,相思是秋日里的片片黄叶,黄叶落不尽,相思亦迢迢不尽。相思泪化为白露,打湿了门外的青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描写白露时节的夜晚,清辉洒满大地,望月思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宋代仲殊《南柯子•忆旧》中写道“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残月西坠,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吹散朝霞。秋月如钩,秋风微凉,秋露似玉,一幅早秋图景跃然纸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是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描绘了白露时节江面上的壮丽景象。白茫茫的水汽,仿佛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江面,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
中国古代以五天为一候,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因鸟类对气候变化甚是敏感,白露之际,天气转凉,为躲避接下来的寒冷,鸿雁列队从北方飞走,燕子也集体向南迁徙,群鸟开始贮藏过冬的粮食。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我国一些地区还有饮白露茶的习俗。俗话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与春茶的娇嫩、不经泡不同,也与夏茶的干涩、味苦有别,白露茶尽显着一种醇厚与沉稳。
在湖南资兴、江苏等地,白露时节家家户户都会酿造白露米酒。这种米酒以糯米、高粱等五谷为原料,经过精心酿制而成,具有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的特点。
“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白露前后,恰是水稻成熟收割之季,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收割时节,放眼望去稻浪随风翻滚,稻米香味四溢,稻穗颗粒饱满,成片成片的金黄色稻穗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农民伯伯们趁着晴朗天气,抢抓农时,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收割稻谷,欢声笑语荡漾在希望的田野上,预示着今年又是一年丰收季。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走进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儿躲在绿叶之间。摘下一个,咬上一口,那清脆的口感和香甜的汁液瞬间在口中四溢开来,化作一股暖流,直抵心田,让人陶醉其中。旁边的梨子也不甘示弱,金黄的外表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咬下去,汁水充盈,清甜可口,仿佛将整个秋天的甜蜜都汇聚在了一起。葡萄架下,串串紫晶摇曳,如梦幻的珠帘,垂挂在岁月门楣。葡萄饱满多汁,甜蜜在舌尖舞蹈,那是大自然酿造的琼浆玉液。
白露,是叶尖轻颤的晶莹露珠,是洒满大地的皎洁月光,是田间泛起的层层金浪,是扑面而来的丹桂飘香。白露至,秋渐深,风渐冷。人间浩荡,世路渺远,且把岁月当作一场向美的修行,惟愿心如秋露般,清透纯净,生活如秋阳般,低调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