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近年来,赛罕区锚定“打造四个千亿、五个第一的现代化首府中心城区”目标,以项目攻坚、产业升级、园区提质为抓手,持续构建特色鲜明、协同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上半年,该区生产总值完成724.33亿元,增速达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3.8亿元,增加值增速2.6%,以亮眼数据交出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在金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内,内蒙古中启芯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启芯)的生产基地一派繁忙。该公司不仅在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更在量产之路上加速前行。
据了解,中启芯项目自去年末落地后,始终坚持产研同步推进,全力在材料迭代升级中寻求行业突破口。近期,该公司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的实验室传来捷报,15×15mm和20×25mm规格的单晶金刚石衬底材料已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并顺利获得订单。作为第四代半导体的核心衬底材料,其具备“更小、更快、更高效、更可靠”的显著优势,将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一轮技术革新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我们已明确下一阶段的专攻方向,重点提升材料的洁净度及对半导体材料的适应性,同时加快量产布局。”内蒙古中启芯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敬峰介绍,公司二期生产基地即将封顶,计划于10月底完成设备调试,明年1月启动300台生产设备的运行。“我们规划分三期建设1000台CVD设备,最终实现大面积量产,届时产品将具备成本更低、质量更优的竞争优势,真正走出国内、走向世界。”田敬峰表示,后期公司还将引进半导体封装刻蚀头部企业,实现“产销均在当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中启芯的突破,正是赛罕区碳基、硅基新材料产业“聚链成势”的生动缩影。如今,以金山高新区和航天经济开发区为产业发展主战场,赛罕区正加快壮大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不仅是新材料领域,赛罕区的石油化工产业也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作为当地集产、研、储、运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内蒙古蒙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联石化)通过三期工程的投产,成功实现了产业链从“中间环节”向“终端产品”的跨越,释放出强劲的能源发展活力。
过去10年,蒙联石化一、二期项目生产的异辛烷产品,作为优质汽油调和组分,长期稳定供应市场。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今年6月,该公司三期50万吨汽油调和项目正式投产,成功实现高清汽油成品的产出。“历经一年多建设,我们新增了几大灌区,完善了全部生产流程。投产4个月以来,每一滴产品都实现合格出厂。”内蒙古蒙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典学介绍,项目的落地不仅打通了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也推动了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战略转型。
张典学表示,公司始终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推动能源技术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聘请高校科研人才,并与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持续提升油品研发能力,力争为京津冀地区输送更多绿色清洁能源。”
从单晶金刚石衬底材料打破技术壁垒,到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现“从中间到终端”的跨越,一个个生动案例正是赛罕区推动产业升级的扎实实践。今年以来,赛罕区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绿色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布局,着力破解新项目能量补给不足、增长动能接续不畅等问题,以项目驱动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据统计,赛罕区全年计划实施项目355个,其中产业项目154个;上半年已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