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内蒙古“十四五”时期营商环境显著优化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重点领域改革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专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和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内蒙古“十四五”时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情况。

“十四五”时期,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量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400多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速超7%,高于同期全区GDP年均增速。截至目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7万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40%;全区涉农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为“十三五”末期的1.3倍、2.7倍、2.3倍和1.8倍;全区涉外收支总额2043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37%,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自治区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印发了实施意见,配套制定各领域专项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举措,初步构建起以实施意见为统领,分领域行动方案为指导,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民营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现代能源、对外开放等政策措施为抓手的“1+5+N”政策框架。截至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6%以上。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始终将民营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自治区专门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作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职机构。自成立以来,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持续推动相关部门在金融服务、科技支撑、市场准入等领域出台配套政策文件40余项,构建起有力的制度框架,落地成效显著;建立民营企业诉求解决“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已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000余件,及时高效提供精准服务;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授信2571.9亿元,获得贷款企业19.1万户,累计发放贷款2093.5亿元。

年初,自治区制定印发实施方案,明确7个领域21项重点任务,由自治区国资委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落实。自治区国资委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立涉企问题清单、为企业办实事清单“两个清单”,紧紧围绕“找订单、跑项目、强科技、促合作、解难题”等重点服务内容,不断强化助企、惠企、扶企措施落地见效。

突出重点深化助企服务。在“找订单”方面,自治区国资委深入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以产需对接会、合作交流会等形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销合作、信息交流搭建充分沟通和对接的平台,形成了特种钢、特种车辆、特色农畜产品销售供应等一大批订单成果。在“强科技”方面,派出3308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9100家,助企攻关技术项目672个;安排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资金、科技“突围”项目资金等超过5亿元;“蒙科聚”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转化科技成果655项,转化金额8.2亿元。在“促合作”方面,依托内蒙古新能源、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领域企业优势,吸引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民营企业签约,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与自治区本土企业合资合作,促成各类项目1291个,金额7770.7亿元,有效带动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内蒙古始终注重以政府诚信引导企业守信,以企业守信助力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诚信建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建立“风险+信用”分级分类涉企行政检查模式,对检查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动态调整市场监管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和“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实施以来,内蒙古市场监管领域发起检查任务同比减少5.21%,入企批次减少8.41%,跨部门协同执法比重由41.47%上升到50.25%,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通过以信用风险为导向实施分级分类监管,问题发现率由27.41%提升至41.72%,监管针对性、靶向性更加精准。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信用修复44万条,网上办理17万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3万条,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记载状态20万条,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596条,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344条,划出诚信经营规矩硬杠杠,同时通过信用修复服务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与金融部门共享信用数据,推出以信用评价为基准、无需抵押担保的金融产品——“个体蒙信贷”,利率低至3.45%起,最高授信额度为500万元,累计为2.4万户个体工商户授信贷款80亿元。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接续出台1.0—4.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累计推出511项改革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营商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2024年营商环境监测显示,营商环境各领域和企业满意度连续5年稳步提升。

推动市场准入提质增效。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区率先实现“个转企”业务零成本、快办理,企业信息变更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惠企纾困政策精准实施。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2024年减税降费以及退税累计金额超过30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金融服务创新进程加速,“税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持续推广,首单民营企业科创债成功发行,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拓宽。要素保障持续强化。深入实施“科技兴蒙”战略和科技“突围”工程,基础实力大幅提高,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挺进全国中游,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20年实现翻倍增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