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10版:奶牛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的要点

■本报记者 杜兆侠 摄

□李红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犊牛是牛群发展的基础,更是牛场发展的未来。牛群结构相对合理的规模化奶牛场犊牛占比约为10%,而这10%的犊牛健康成长发育是牛群更新的基础,是牛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科学培育犊牛对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和牛场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犊牛饲养管理目标

目标极为重要,犊牛饲养管理主攻目标:一是提高成活率,降低死亡率;二是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保证瘤胃和骨骼的正常发育。以下所列指标是规模奶牛场SOP(标准化操作规程)常用考核指标,可供参考。

头胎牛接产成活率:≥92%;经产牛接产成活率:≥97%;初乳及常乳指标:巴杀前,TBC(菌落总数)<1×105cfu/ml,TCC(肠杆菌数)<1×104cfu/ml。巴杀后,TBC<1×103cfu/ml,TCC:0;免疫指标:犊牛被动免疫(24—72小时血清总蛋白)≥5.5克/分升,≥90%合格;免疫球蛋白被动转移的失败低于5%;犊牛腹泻<20%,犊牛肺炎≤2%;犊牛成活率0—6月龄:≥95%;平均日增重:断奶重是初生重2倍,2—6月龄日增重≥1000克/天。

新生犊牛护理从接产开始

1、母牛自然分娩究竟好不好

奶牛完美的分娩方式是自然分娩,最好100%自然分娩,但现实告诉我们不可能!据Dematawewa和Berger(1997)根据122714头奶牛的数据显示,头胎牛不需要助产的比例为71.88%,2胎牛为87.46%,3胎及以上88.02%,平均为78.51%。但在现实中,我们是否能让这些接近80%的母牛自然分娩吗?我们接产的目的是让母牛产犊后健康的泌乳然后再怀孕,犊牛能正常存活。助产的真正目的是针对接近少于20%非正产母牛,通过适时助产和规范的操作,减少对母牛和犊牛的伤害。据相关报道,正产与助产犊牛出栏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

2、适时助产,把握平衡

过早助产容易给奶牛产道造成损伤,子宫容易感染,产后容易胎衣不下,奶牛易发烧,健康受到影响,繁殖力降低;犊牛也容易在助产过程中受伤,母牛健康受到影响初乳品质下降,若用该初乳给犊牛灌服,犊牛后天免疫力也受到影响。助产过晚,容易造成犊牛胎死腹中,同时,由于分娩的泌乳反射,乳池中乳汁增加,初乳被稀释,同时初乳中抗体也会被母牛吸收,进而初乳品质下降。

3、产后及时母子分离

据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生物学家Daniel Weary团队报道,母牛生产后,母子及时分离对牛更安全,如果不分开允许犊牛在母牛身边,那么它们就会建立起紧密的纽带,随着牛犊成长过程中对牛奶依赖逐渐降低,断奶后它们的纽带才会逐渐减弱。母牛产后母子不及时分离,对母牛及犊牛都会产生应激。另对部分规模化奶牛场调研发现,大肠杆菌K99引发的犊牛腹泻,发生在出生后2—3天内,传统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极高。母牛产前加强腹部、外阴部及乳房皮肤消毒,产后母子及时分离是降低该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新生犊牛留养标准

规模化牧场奶牛养殖的目的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犊牛都留养,选择性留养是使犊牛能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后代和较好地发挥泌乳性能。如何判断犊牛留养应注意以下细节:

除饲养奶公犊用于育肥外,公犊牛不建议留养;龙凤胎不留养,因龙凤胎母犊牛很大几率后期不孕;早产牛不留养(健康,体重大于25千克除外);体重低于25千克的不留养(双母犊健康的除外);畸形胎和弱胎不留养;病危或久治不愈,无饲养价值、发育不良的犊牛不留养。

初乳灌服

犊牛的免疫从初乳开始,目前规模化牧场对初乳收集、检测和冷冻贮存等都很规范,但这里小编强调的是依据犊牛体重一次灌服体重的8%—10%。据报道,初生重40千克的犊牛需要200—300克的母源性免疫球蛋白,主要来源于初乳。通过对新生犊牛饮初乳的相关资料显示:42%的犊牛饮用4升,25%的犊牛饮用3—4升,11%的犊牛饮用2—3升,22%的犊牛饮用<2升。虽然多次勤喂也能达到犊牛免疫对初乳量的要求,但是浪费时间,需要耐心。相反灌服省时省力,饮量可控,但值得注意的是灌服需要培训,需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

哺乳期犊牛是否饲喂干草

哺乳期犊牛是否饲喂干草也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小编支持饲喂干草,其理由是7日龄时,犊牛瘤胃中已经有细菌和原生生物建群;2周龄时其浓度达到成年牛水平,5周龄时按体重计,其瘤胃发酵速率已达到成年牛水平;瘤胃需要超过一定阈值的磨耗刺激,防止形成异常乳头和瘤胃组织过度角质化,日粮提供粗饲料促进瘤胃功能性的发育;研究发现哺乳期间饲喂粗饲料可以提高犊牛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瘤胃重量、稳定瘤胃pH;粗饲料的种类及长短影响着应用效果,研究发现在犊牛2—4周龄之间添加5%—10%长度在3—5厘米的苜蓿干草有利于提升犊牛的反刍时间,提高犊牛采食开食料的时间,减少瘤胃乳头角质化,提高日增重。苜蓿干草好于燕麦草和小麦秸。

犊牛去角和去副乳头

相信大家都知道犊牛的免疫系统是后天建立的,从初生至2周龄是犊牛的风险期,此期间犊牛免疫系统没有建立起来,易受各种疾病感染,此期间去角和副乳头加大了犊牛应激。同时初生时去角,犊牛的角基不易判断,建议15—20日龄间去角。去除副乳头应在20—30日龄,此期间犊牛免疫系统已建立,可减缓因去副乳头给犊牛带来的应激,同时在断奶时应再次核实检查副乳头。有的牛场在犊牛初生时去副乳头,即给脐带消毒时一同去除,原因是新生犊牛痛感不明显,但也应在断奶时进行核实检查。

犊牛断奶

犊牛断奶不是简单的给犊牛停奶,应明确断奶标准和注意事项。

断奶标准:体重为初生重的2倍;开食物料CP>22%,连续3天采食颗粒料1.5千克以上;断奶需要7天过度,牛奶逐渐递减。

注意事项:断奶期间每天奶量递减,但饲喂频次不变;断奶期间发生疾病及营养不良情况延迟断奶;发病犊牛在治愈后再转入断奶牛舍。

小结

随着奶牛养殖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模式的推进,后备牛培育越来越受重视。本文针对犊牛饲养管理方面容易忽视的关键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当然犊牛其他方面,如脐带消毒、初乳检测、常乳饲喂和环境消杀等方面都不容忽视。研究发现哺乳期间犊牛日增重1000克以上,头胎单产提高800—1100千克。因此,随着犊牛生长发育对其后期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影响不断深入的研究,犊牛的饲养管理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发展。(本文由黑龙江省奶业协会供稿)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