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都”呼和浩特作为“奶业振兴”排头兵,多年来坚持转变方式、调优产业结构,持续扩大奶牛数量、提高原奶质量,当前,呼和浩特奶牛数量和牛奶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在发展千亿级奶产业进程中,呼和浩特奶业形成了种好草、育好种、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条,秉承着优越的奶牛养殖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乳都”呼和浩特成为奶牛养殖产业发展的沃土。
□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丽霞
养出“长寿”健康牛
初夏时节,“乳都”呼和浩特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中,随处可见绿草茵茵,一片生机盎然。
作为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绿色低碳观光牧场,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引入了世界最先进的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清粪机器人等设备,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引起奶牛应激的同时,通过智慧化、数字化的管理,从每一处细节为奶牛打造“幸福生活”。
“我们致力于打造健康高产长寿的牛群。”牧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牧场将基因组检测技术引入到牧场当中,通过基因组检测,梳理每头奶牛的基因组数值,然后通过这些数值,再将牛群划分为核心群、生产核心群、生产群以及改良群。针对不同牛群的基因组数据,可以开展胚胎移植技术,将牧场核心牛群逐步发挥最大优势。与此同时,加强后备牛群的饲养管理工作,为高产健康牛群打好基础。
作为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核心区奶源基地建设项目——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红山口村草原新牧民奶牛场的目标同样是饲养出高产、健康、长寿的奶牛,“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牧场里的奶牛平均胎次达到5胎,个个都成为长寿健康的奶牛。”牧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奶牛的健康是牧场管理水平的缩影,更是对奶牛饲喂、营养、育种等等一系列环节精细化管理的展现。多年来,“乳都”奶牛养殖管理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精细化养牛的同时,通过搭建智慧牧场运营体系,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牧场生产经营中,不仅可以自动调节牛舍的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让奶牛生产生活的更舒适。通过智慧牧场系统,还可以实时掌握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运动量、发情及健康情况,对奶牛全生命周期进行精准管理,并监控牧场的各个环节。此外,奶牛每次挤奶都会进行一次大数据分析,相当于给奶牛进行一次“体检”,为奶牛提供最好健康福利的同时,也为未来高产、长寿奶牛的养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现代牧业和林一牧,高产安全管理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在饲养方面,牧场采用全混合日粮搅拌车,确保奶牛日粮搅拌均匀,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保障产奶营养需求。“我们还采用牧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散栏饲养模式,为奶牛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自由休息提供充足条件,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日常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牧场场长郝藏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引进优质品种,采取精细化管理技术,奶牛平均日单产从一开始的3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41公斤。
科学养牛让“乳都”奶牛产业变得越来越“高精尖强”、越来越“智慧”,同时,“乳都”也加快了优质奶源的全面布局,为“乳都”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好”奶源 夯实产业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两大重点项目,布局30个高标准奶牛牧场。据悉,目前已经启动24个,设计规模25.5万头,其中已经投入使用且存栏达到3000头以上的18个,奶牛存栏10万余头,今年将启动建设2个高标准大型奶牛牧场。
好风凭借力。以“养好牛”为方向,“建好奶源”为基础,“乳都”呼和浩特正开辟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的奶源建设发展新路。
“‘十四五’期间,蒙牛启动了‘万吨奶’行动,以呼和浩特市为产业核心,新建43座牧场,增加存栏33万头。目前,时间近半任务近半,已建成21座,今年计划再建成10座、新建2座,全年增加存栏5万头,日产奶量增至1650吨。通过上述努力,到2025年蒙牛在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将实现‘双倍增’,存栏超过60万头、日收奶突破1万吨,其中约70%保障呼和浩特市生产,为呼和浩特牧场端的扩能升级提供有力保障。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牛源’问题,今年在把现代一牧改造升级为智慧生态牧场的过程中,新建一座3000头存栏的智慧繁育中心,加大冻精、胚胎的研发与应用,今年计划推广使用胚胎9000多枚。”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日前呼和浩特市召开的推进奶业振兴大会上表示。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有百头以上规模化奶牛牧场156个,奶牛存栏34万头,年产鲜奶180万吨以上。计划到2025年,规模化奶牛牧场达到168个,奶牛存栏达到60万头,年产鲜奶320万吨。
在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看来,牛群规模和产量的迅速扩大,为奶业持续稳定发展筑好了牢固的压舱石。“现代牧业正缘第四牧万头牧场计划于今年5月投资新建,12月进牛,每年可为蒙牛集团供应原奶约7万吨。”目前,现代牧业在呼和浩特市共有8个牧场项目,奶牛存栏3.24万头,万头以上牧场2个。
优质奶源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同时也是“滋养”企业发展的丰厚土壤。依托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呼和浩特奶牛养殖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大潮正蓬勃汹涌。与此同时,在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呼和浩特当前基本形成了以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为核心,赛罕区、清水河县、武川县为补充的奶源优势核心区。
当前,正在规划新建、已经在建以及投入运营的奶源基地包括:托克托县18万头奶牛绿色智慧养殖园区,规划面积8万余亩,总投资约80亿元,建成后奶牛存栏达到18万头,日产奶量2700吨以上,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优然牧业敕勒川沙尔营天然牧场集群,规划建设3个牧场,总设计存栏规模4.2万头,总投资18.7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低碳“牧光互补”生态牧场集群,达产后日产鲜奶可达630吨;优然牧业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占地面积1600亩,设计规模12000头,总投资7亿元,现已存栏7711头,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绿色低碳观光牧场;草原和牛蒙德隆牧场,占地面积1000亩,设计规模10000头,总投资4亿元,现奶牛存栏近3000头,全部达产后可日产鲜奶150吨;利兴奶牛养殖园区,总占地面积2040亩,设计规模为15000头,总投资5.7亿元,现奶牛存栏7988头;盛鸿农牧业养殖园区,占地1200亩,设计规模10000头,总投资5.33亿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现奶牛存栏3691头。
“2023年现代牧业将持续规划部署在呼和浩特市的投资和兴业。”孙玉刚介绍,“今年,现代牧业还要新建3000头机器人挤奶和2000头育种繁育示范牧场,依托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打造集科技(智慧牧场展示空间)、生态(绿色品质生产空间)、文旅(牧场观光体验空间)、服务(入口集散服务空间)为一体,总用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的智慧观光牧场。”
“一业兴、百业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以其乘数效应在奶业振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成为呼和浩特市奶业链中综合带动性强而有力的产业。今日的“乳都”呼和浩特,也正像春竹一般,朝着坚定不移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蓬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