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9版:养殖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优质饲草获丰收

仲夏时节,阴山脚下,广袤的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微风拂过,翻起阵阵绿浪,散发着清新的草香。位于内蒙古土默川平原上的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3200亩头茬紫花苜蓿迎来了丰收季。

□文/图 本报记者 杜兆侠

6月4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蓝天白云下,一台台大型收割机械在绿色的苜蓿海洋中往来穿梭,转瞬之间,“绿地毯”就变成了“条纹毯”。收割后的苜蓿再通过晾晒、搂草、粉碎、装车、裹包等一系列工序后,将变成奶牛爱吃的营养美味的“草罐头”,供应给周边的奶牛牧场。

好草养好牛,好牛出好奶。草业是奶业的基础,饲草品质决定着牛奶的品质和安全。而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其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是非常适合奶牛的优质牧草品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建设苜蓿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增加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提升优质饲草自给率,为奶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保障。

土默特左旗阿勒坦农牧公司董事长王剑峰告诉记者,为深入实施奶业振兴战略,土默特左旗作为农业大旗,为夯实呼和浩特奶业振兴草产业基础,在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了3200亩优质苜蓿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和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选取国产优质苜蓿种子,采用了最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通过采用智能喷灌技术和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可实现随时随地用手机云智能种植管理,达到水肥自动一体化及节水功效,实现了全机械化操作。基地一年可收四茬优质苜蓿,完全能满足大型牧场对高品质优质苜蓿的需要,代表着我国苜蓿种植的最高水平。同时,作为优质苜蓿示范基地,也带动了周边农牧民和企业近2.75万亩的优质苜蓿草种植,年产量可达5.5万吨。

在苜蓿收割现场,记者看到,收割后的苜蓿草经过4个小时晾晒及现场粉碎后,会装运到打包场地被自动化打捆机用多层拉伸膜打包成高1.2米、宽1米、重八百公斤的圆柱形“草罐头”储存起来。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打包密封好的苜蓿草经过厌氧发酵后会成为苜蓿青贮,不仅保留了完整的营养成分,而且适口性更佳,贮存时间可达2—3年。同时,在发酵中会产生乳酸菌,使每头奶牛的产奶量能提高10%左右,这样的一个个“草罐头”,成为了奶牛的最佳营养餐。

“这里种植的牧草全部为我国自己培育的优良品种,相比于进口种子,对土壤、天气等环境适应性好,越冬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而且好的机械才能加工出好草,能保证把收割的苜蓿草切割整齐、粉碎均匀,达到易于奶牛消化的尺寸;压扁性好能快速去除水分,利于青贮苜蓿的制作。这些优质牧草的一级率达到了90%以上,将全部供应给周边牧场,既降低了饲喂成本,又缓减了饲草不足的压力。”负责优质苜蓿种植示范基地管理的正时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马宏伟表示。

据王剑峰介绍,目前,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质苜蓿种植基地,与附近的优然牧业智慧牧场、伊利全球智慧工厂紧紧相连,形成了“从一粒种、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完整草牧乳产业链格局。同时,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围绕紫花苜蓿,在高端养殖、饲料加工、生态旅游等方面同步发力,形成了种、养、加工及衍生产业同步发展的绿色产业链条。目前,园区紫花苜蓿年产量10000多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左右,在保障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当地多种业态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