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9版:养殖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榆阳区探索饲草种植新模式——“冬黑麦+青贮玉米”一年两收试验成功

进入5月底,冬黑麦进入抽穗拔节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显国再次来到位于陕西省榆阳区牛家梁镇高家伙场的飞霞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试验基地,现场考察冬黑麦长势情况并进行指导。

“冬黑麦+青贮玉米”高效种植模式是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在榆阳区探索试验种植的“一年两收”新模式。就是头一年秋青贮玉米收获后播种冬黑麦,第二年6月上中旬冬黑麦收获后立即复种青贮玉米。“与常规相比,青贮玉米迟种半个月左右,但只要水肥管理及时,晚种几天不会明显影响青贮玉米秋季的产量。”王显国介绍说,冬黑麦抗寒性强、返青早、生物量大、品质好,整个生育期都无需农药防治杂草,减轻了农田环境污染。同时,秋种冬黑麦可以增加冬春农田地表覆盖度,减少土壤风蚀、土地沙化等,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优质饲草供给,又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飞霞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种养结合的企业,现流转耕地600多亩,主要种植苜蓿和青贮玉米,为公司280多头肉牛提供优质粗饲料。合作社负责人薛亮飞介绍说:“去年冬试种了冬黑麦,按照目前长势,仅一茬黑麦,每亩就可以增收600—700元。此外,麦类饲草和全株青贮玉米复合饲喂的种养模式,既能保证饲草品质,又降低了饲养成本,高效增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王霞)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