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发挥乳制品营养改善作用

□程广燕

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奶类家庭和户外餐饮消费都有所下降,人均奶类消费量约42.0公斤,与上年相比,下降1.3%。今年以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送奶到户、户外消费等线下消费逐步恢复,乳制品消费恢复增长势头,4月份,全国液态奶产量同比增长8.1%,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很多区域性乳企市场销量恢复到2021年高峰水平的90%以上,户外餐饮消费增加带动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消费恢复增长。

从人均消费量看,我国乳制品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人每天摄入奶及奶制品300克至500克,折合每年110公斤至183公斤,当前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相当于推荐量的23.0%至35.1%。从国际上看,据国际乳品联盟报告,2021年全球、亚洲人均奶类消费分别是118.2公斤、94公斤,我国仅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35.5%,是亚洲平均水平的44.7%。

从国内外发展规律看,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乳制品消费水平越高。近10年来,我国人均GDP每增加1000美元,人均奶类消费平均增长1.7公斤。从全球185个国家乳制品消费情况看,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2万美元至3万美元、1万美元至2万美元及1万美元以下的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分别为226.49公斤、191.25公斤、150.29公斤、82.69公斤。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65.3%。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等因素,预计到2030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将达到56.1公斤,消费总量增至7112万吨,与2022年相比,增加1176万吨。

针对当前乳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出台促进乳品消费的具体政策措施,发挥政府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针对当前消费恢复不及预期、生鲜乳产能处于历史高位的供需形势,建议围绕公益性科普、“学生饮用奶”、“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计划”等方面出台促进乳制品消费的政策文件,强化扩大乳品消费的政策支撑。

二是加强乳制品营养与健康科普宣传,科学引导大众消费。发挥相关部门在科普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基于权威科学证据,开展乳制品营养与健康的公益性科普宣传,提高科普权威性,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营养认知,促进大众科学饮奶。

三是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从小培养饮奶习惯。进一步完善“学生饮用奶”计划,扩大覆盖人群,确保农村低收入地区全覆盖,明确将学生奶纳入学生营养餐,同时将幼儿园低龄人口纳入覆盖范围。加大推广力度,由市场化运行改为半补贴式,力争5年内“学生饮用奶”覆盖率增至50%,培养学生科学饮奶习惯。

四是立足国情发展干乳制品产业,让乳制品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选择。充分利用当前国内生鲜乳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尽快布局原制奶酪和乳清产业链,抢占快速增长的乳酪市场,防范婴幼儿配方奶粉第一大主料乳清粉“卡脖子”风险,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奶酪、乳清生产线。同时,在奶源过剩的季节生产原制奶酪与乳清的产品组合,对于稳定市场、保护奶农利益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动物食物与营养政策中心主任)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