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乳制品消费场景日趋丰富

□吉蕾蕾

“经济日报—伊利集团消费趋势报告(乳制品)”显示,一季度,乳制品消费稳定增长。其中,网购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率达12.1%。与此同时,餐饮堂食、电影院等线下消费场景不断拓展,乳品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一季度,乳制品消费实现稳定增长,对于产业来说是重要利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分析说,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奶源阶段性过剩和当前奶牛养殖业面临的困难,对于稳定产业发展,特别是避免困难进一步加剧及可能导致的大幅冲击产能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坚定对乳制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奶业发展长期向好的信心,从而在稳定产能的同时促进以机械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投资,推动奶业产业素质提升和现代化。

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线上消费趋势也日益明显。美团数据显示,在美团买菜“30分钟快送”的配送服务支持下,低温奶、冰淇淋等低温乳制品销量增长显著。以伊利为例,2022年,全系列商品在美团买菜平台的销量同比增长近3倍。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乳品行业的销售运营模式。今年2月,美团买菜与伊利签署2023年度联合计划,宣布将在鲜奶、酸奶、冰淇淋等全系列商品的互联网零售领域深度合作,持续优化消费体验。

“新的变化意味着新的机遇。”伊利集团副总裁赵昕说,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创新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力量。对于企业而言,把握消费变化的新机遇需要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全方位提升供给水平,不断打造多元化、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更大消费市场。

从供需关系上来说,高质量供给能刺激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例如,目前我国奶酪人均消费量仅0.17千克,不到日韩的十分之一,随着国内消费者乳品消费提升,人们对奶酪有明显的消费需求。

未来,继续激发新的消费潜力并非易事。刘长全认为,乳制品企业要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首先,要准确把握国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要保持对我国奶类需求持续增长的信心,积极应对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做好对奶牛养殖业生产能力的保护,认真履行收购合同,对社会奶源与企业自有奶源一视同仁,不压级不压价,做到应收尽收。

其次,要遵循乳制品消费的食品消费属性,推动我国奶业走大众化发展道路。当前,奶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较低、城乡之间消费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乳制品价格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增长。

再次,要立足乳制品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变化规律,加强产品创新,优化供给结构。着眼于近年对新鲜、特色乳制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开发更多利用本土优质奶源的新鲜、特色乳制品,包括成人奶粉、山羊乳与牦牛乳等特种乳制品、干酪等。同时,不断丰富乳制品供给方式,加快探索消费新场景和电商销售新模式、新渠道。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