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兆侠
近年来,中国奶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挑战,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擘画新时代奶业发展战略愿景?在7月19日举行的山城论剑——2023中国奶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作了题为《奶业目前的困难和预期》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奶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第一要依靠科技进步。对企业来说,主要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二要培养和创造市场需求。国内大企业应该引导奶业消费进步。
高鸿宾表示,目前中国奶业面临着严重困难,集中表现在需求萎缩、消费降级、价格低迷,同时成本高企。养殖企业困难、加工企业也困难、大企业困难、小企业更困难,这是全行业的困难和压力。总而言之,基本情况是消费在减少,牛奶产量在增加,成本在上升,这种严重的不匹配、不均衡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高鸿宾认为,中国奶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目前人均奶类消费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每天饮用300—500克牛奶要求相差甚远,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是亚洲平均水平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尽管世界范围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国奶业仍有广阔的前途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年下半年国家经济形势有望好转,大局变则百业兴,宏观经济的走势和营商环境也会为之一变,奶业面临的困难也会有所缓解。更重要的因素是,居民的膳食结构需求在转变,三年疫情使牛奶变成了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食品。作为基本生活所必需的食品,消费弹性低,边际效应不高。所以奶业的增长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的消费,也不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高鸿宾强调,奶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中国奶业基本告别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奶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要依靠科技进步。对企业来说,主要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世界粮农组织研究,过去十年,全世界奶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奶牛单产的提高,而不是存栏规模的扩大、奶牛数量的增加,主要动因是高产牛群的培育,饲料转化率的提高和遗传育种技术的进步,以及养殖场生产系统的优化。现在,我们的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越秀辉山都成立了研究院,研究全产业链各个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提高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更有针对性,目的更明确。企业的科技研究力量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科技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千万不要固步自封,应该用更加开放、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借鉴、吸收一切可以促进奶业发展的技术,这是真正的自信。第二要培养和创造市场需求。目前,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整个市场容量在缩小,实行新国标后有些企业将退出。常温奶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与国外相比,国内低温奶占比仍比较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冷链运输水平的提高和巴氏奶保温期的延长(19天),将来市场上低温奶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未来,奶酪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和欧美国家在奶业消费水平上有巨大差距,我们是喝奶,他们是吃奶,一旦我国实现从喝奶向吃奶的转变,平均奶制品消费才能大幅度提升,真正打开奶业需求的天花板。目前国内奶酪还不是刚性需求,这个市场需要培育和拓展。国内大企业应该引领奶酪发展,引导奶业消费进步。如果中国奶业能够把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培育出来,变喝奶为吃奶,中国奶业发展将会有一番新的天地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