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梅 张福金 单玉梅
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倡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和竞争力,改变农牧民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在加快奶业振兴中提高农牧民对高蛋白饲草种植与利用的认识,有助于提升优质饲草在畜牧业养殖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高蛋白饲草的重要性
饲草是草食动物的重要口粮。动物和人一样,也是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为其提供营养,种植蛋白含量高的优质饲草品种,是解决家畜口粮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供高营养饲草保障家畜健康生长。高蛋白饲草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可以保障家畜健康快速生长,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推动畜牧业的稳定发展。高蛋白饲草茎叶柔嫩鲜美,易消化,适口性好,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还是用于搭配混合饲料,营养价值均非常高,例如苜蓿、三叶草等。研究表明,动物产品体内沉积的蛋白量与饲草的营养价值密切相关,采食优质蛋白饲草是调节家畜营养平衡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改良土壤提高生产力。高蛋白饲草多具有耐盐碱、耐旱、抗瘠薄、固氮改土等特性,盐碱地、沙地、低产田等边际土地可大力发展高蛋白饲草种植。在退化天然草地上进行高蛋白饲草补播改良,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修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升草地生产力,增加饲草供应;另外,在草山草坡、农闲田等一般耕地上也可发展高蛋白饲草种植,通过高蛋白饲草根瘤固氮作用改良土壤、提升肥力,减少经济作物病虫草害,增加后备耕地资源。
节约养殖成本提高效益。与粮食作物相比,用饲草喂养家畜的成本要低得多。增加优质蛋白饲草供给,是减少饲料粮使用的一个重要渠道,即减少精饲料用量,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同样的水土资源条件下,生产优质高蛋白饲草可收获的能量比谷物多3—5倍,蛋白质多4—8倍。例如每亩优质高产苜蓿提供的粗蛋白相当于2—3亩的大豆蛋白,尤其在奶牛养殖中,没有任何一种草料能够完全替代苜蓿。种植苜蓿等优质饲草,不但可以解决我国优质蛋白饲料生产供应不足的短板和蛋白饲料“卡脖子”问题,而且可以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草”,在我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高蛋白饲草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诸多短板和瓶颈导致畜牧业生产依然相对滞后,优质蛋白饲草供需严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高蛋白饲草需求量激增。近年来,我国居民对牛羊肉和奶类等畜产品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作为补充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畜产品的品质与饲草料的营养价值密切相关。牛羊是天然的食草动物,在牛羊的每日“食谱”中,优质高蛋白饲草等粗饲料必不可少。由于缺乏优质饲草,多数牧场依靠大量饲喂玉米、大豆等精饲料来保障奶牛蛋白质需求,由此加剧了饲料粮的需求量攀升和养殖成本增加。
优良饲草品种匮乏且种植空间有限。我国本土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优良牧草草种70%以上依赖进口。虽然目前国产苜蓿品种不比国外差,更适合我国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但是种子繁育水平较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种子生产中的机械设备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升,且在品种推广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同时,由于许多地方受限于对耕地政策理解的偏差,无法大面积种植优质蛋白饲草,挤压了蛋白饲草的用地空间,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不平衡。
饲草生产和贮存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基础薄弱、专业化水平较低,如草产品添加剂、草业机械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对外依存度高,草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附加值低等因素均制约着优质饲草生产。同时,饲草的田间管理措施、收获时间和机械等均影响着饲草的品质。因此,提升优质饲草田间管理和生产加工水平,开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饲草生产,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量,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发展高蛋白饲草的可行路径
调整种植结构。目前,为满足国民膳食营养目标——肉蛋奶供应尚有很大的优质饲草缺口,需大力发展蛋白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的饲草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饲草生产体系,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推动绿色生态草食畜牧业发展。2021年和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由此可见,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一般耕地用于种植牧草是合规可行的。同时,农业农村部2021年起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推进饲料中豆粕的减量替代新模式。因此,广辟饲料来源,种植高蛋白饲草,开发新型饲料配方势在必行。
优化种植模式。牧草的种植需要科学规划,要符合各地有关部门的发展要求,根据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饲草品种。同时,开展复种、间作等多种种植模式推广,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优质饲草产量;减少的水、化肥、农药使用量完全符合国家提倡的“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既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开发优质饲草产品。现阶段我国饲料缺口巨大,开发优质饲草产品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饲草料的自给率和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先进科学的产品调制、贮存和利用技术,不仅是将饲草变成产品的手段,同时避免资源浪费,保障饲草供应,更好实现精饲料的替代。含有约40%纤维素的饲草,通过饲草精细加工、生物发酵等技术,可将其中一部分纤维素转化为糖、菌体蛋白、脂肪等,降低饲草粗纤维含量,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如优质青贮饲料的草畜转化率可以提高5%以上,因此,采用青贮新技术提升饲草品质相当于增加饲草的种植面积。
优质高蛋白饲草生产作为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面临拓面增量、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优布局、壮主体、育良种、强支撑迫在眉睫,而建立高蛋白饲草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现代饲草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减少豆粕依赖、保障食品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