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杜兆侠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8月5日,世界奶业大会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开幕。大会以“创新合作、绿色低碳,推动世界奶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世界乳业10强企业、国内乳业20强企业、国际乳业产业链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的嘉宾和两院院士、专家学者齐聚敕勒川草原会议中心,共商世界奶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大计。
本次大会由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大会期间,组织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观摩,邀请国际组织、行业协会负责人、国内奶业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知名乳制品企业及产业链企业等代表开展主题研讨,并举办了奶业全产业链展会和世界奶业全产业链招商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系统展示近年来奶业振兴的创新实践,分享奶业发展的经验成就,为全球顶尖企业、专家学者搭建对话平台,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奶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呼和浩特的奶业发展禀赋优越,呼和浩特的奶业发展基础扎实,呼和浩特的奶业发展路径明确,呼和浩特的奶业发展保障坚实。”在开幕式上,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用这四句话,分享了“中国乳都”奶产业的发展情况。
贺海东说,呼和浩特地处国际公认的北纬40°黄金奶源带,是天然的优质畜牧区,培育壮大了伊利、蒙牛等世界级龙头乳企。2022年全市奶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2025年将达到3000亿元以上,乳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从2005年至今始终保持“中国乳都”的荣誉称号。
呼和浩特的奶业发展有龙头企业引领,“两大千亿级项目”加快建设。有科技创新支撑,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在推进国家级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奶牛育种中心建设。有绿色发展保障,全力推进企业零碳化、绿色化升级,牛吃绿色牧草、产出绿色牛奶,构建绿色发展全新格局。有群众增收效益,伊利和蒙牛在全国带动受益群体超过1000万人。
贺海东表示,呼和浩特围绕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提出了“5大路径”。其中,“育好种”要建成国家重要奶牛繁育基地,造好奶业发展的“芯片”;“种好草”要建成“中国牧草交易之都”,增好奶业发展的“口粮”;“养好牛”要打造“奶牛供应产业带”和“鲜奶供应链条圈”,建好奶业发展的“基地”;“产好奶”要培育更多享誉全球的高端产品,打好奶业发展的“品牌”;“建好链”要推动奶业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延好奶业发展的“生态链”。
他表示,呼和浩特正在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敞开胸怀迎接乳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企业到呼和浩特发展;正在配套一流的“支持政策”,将投入更多“真金白银”,补企业、补牧场、补人才,打造奶业发展政策高地;正在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确保项目快落地、快达产、快受益。
在这场世界奶业盛会上,贺海东向全球的奶业企业发出邀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世界奶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恒天然集团董事长彼得·麦克布莱德、阿拉福兹执行副总裁西蒙·史蒂文斯、利乐集团全球副总裁塔蒂亚纳·利塞蒂分别作了主旨演讲。大会也向全球发出了“奶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呼和浩特倡议”,与会嘉宾也共同见证了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落成启用。
同时在大会现场,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授予了呼和浩特市“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的称号。呼和浩特市有悠久的乳业历史,培育了世界乳业十强企业伊利和蒙牛,乳业科技创新载体丰富,形成多个乳业技术创新综合平台,与乳业相关的高等院校3所、科研机构7家,有4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获批,集聚了全国乳制品产业24.75%的人才力量。并与国内13所一流高校、50多家国际学术单位及知名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涵盖草种选育、种植、畜种繁育、养殖、发酵剂、乳品工艺、乳品安全、包装研发、标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乳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奶业协会授予呼和浩特市“中国奶业育种之都”称号。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奶牛、奶羊种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地位,推动高端创新要素向育种企业集聚,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