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封斌
实习记者 李娅静
近年来,我国乳业稳步发展,奶类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但奶牛育种养殖等一些关键环节还比较薄弱,要实现乳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当前我国乳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亟待凝聚科技人才力量,通过多学科联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全产业链的韧性和质量发展水平。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拥有世界乳业十强两大乳企——伊利和蒙牛,乳业科技创新载体丰富,形成多个乳业技术创新综合平台,与乳业相关的高等院校3所、科研机构7家,有4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获批,集聚了全国乳制品产业24.75%的人才力量。日前,位于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乳业国创中心)总部落成启用。
据悉,该中心构建了覆盖乳业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服务网络,建设奶牛繁育与养殖技术、营养与健康、乳品工艺技术与装备、乳品安全与品质4个研究中心,以及乳业知识产权、乳业标准化、乳业专业孵化3个服务平台。中心已吸纳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64家成员单位,集聚90多位行业专家和700多位科研人员,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
据了解,乳业国创中心是2022年1月15日由科技部批准,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为建设主体,联合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的科研机构。主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以形成中国牛、中国养殖、中国原料、中国装备、中国标准等为5大战略目标。一是奶牛单产、牛奶营养成分含量等角度实现突破,打造“中国牛”;二是从绿色养殖、低碳环保等角度打造中国养殖模式;三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利用合成生物等技术,实现关键原料、基料中国化;四是从单机装备性能到柔性化智能制造装备逐个突破,拿出中国装备解决方案;五是打造乳业行业的中国标准。
科技创新是决定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心围绕“科技创新”打造了空间布局合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乳业科技创新中枢布局,建设“一网络”“四中心”“三平台”。
“一网络”是汇聚创新资源,打造一个“线上综合服务”与“线下创新实体”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服务网络”。“四中心”是协同创新服务网络的支撑机构,结合行业特点,解决乳业关键技术瓶颈。包括哈尔滨的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呼和浩特的奶牛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的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上海的乳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三平台”是协同创新服务网络的支撑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乳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乳业标准化服务平台、乳业专业孵化平台。
乳业国创中心瞄准我国乳业产业发展全局的创新需求,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围绕乳业全产业链布局研究领域,致力于打造中长期研究项目库,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升乳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