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乳制品行业国际贸易论坛——

解读乳品相关政策 研判未来贸易走势

□文/图 本报记者 杜兆侠

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举行的世界奶业大会期间,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23中国国际乳制品行业大会暨乳制品行业国际贸易论坛也于同期召开。本次大会作为“世界奶业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伊利集团、雀巢集团、惠氏营养品和美国乳品出口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届大会围绕国际乳制品贸易及我国相关市场准入政策、乳制品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行业议题进行解读和讨论,并实地参观了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小里堡)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大会由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主持,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等政府代表,新西兰、荷兰、爱尔兰、英国、意大利、乌拉圭、白俄罗斯、瑞士、智利等国家政府及驻华使馆官员,以及来自国内外乳制品行业协会、生产及贸易企业等近30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

在乳制品进出口贸易的政策解读方面,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二级巡视员苏斌详细讲解了我国乳制品进出口情况及相关政策;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三处一级调研员胡舒则从我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婴配注册处处长李晓瑜博士向与会国内外嘉宾介绍了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的政策及制度。

作为全球乳业的重要参与者,新西兰、荷兰、爱尔兰、乌拉圭、英国驻华使馆和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的代表也分别在大会上分享了各自乳业概况和为乳制品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美国乳品出口协会现场也对美国及全球乳制品情况进行了专业的回顾和展望。

大会邀请了伊利集团和惠氏营养品的代表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推动国际化及乳业绿色低碳,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途径。伊利集团副总裁杨超群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全球乳业一体化加速演进,伊利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将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深化全球创新合作,打造高品质产品,诚挚服务全球消费者。一是汇聚全球资源,打造世界级品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伊利持续开展“全球织网”行动,在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进行广泛布局,不断加强奶源建设的国际合作力度。在新西兰,运营大洋洲乳业和威士兰乳业,与当地500多家奶源牧场建立合作。同时,伊利还在荷兰、丹麦、乌拉圭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优质奶源合作。目前,伊利已在全球建设75个生产基地,全球合作伙伴总计2000多家。二是深化全球创新,加速产品研发。伊利通过汇聚全球创新智慧,正着力打造“全球智慧链”,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展开产品创新,打造高品质的健康产品。在欧洲,伊利联手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建立了伊利欧洲创新中心;在大洋洲,伊利与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大洋洲创新中心;在亚洲,建设伊利东南亚创新中心、日本创新中心。目前,伊利已在国内外建设15个创新中心,面向全球前沿健康课题开展科研攻关。三是开拓全球市场,优化服务体验。为了服务全球消费者,伊利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全球市场体系。伊利在东南亚建设有伊利泰国子公司和印尼乳业生产基地,已形成辐射东南亚市场的“双中心”格局。去年3月,伊利正式完成对澳优的收购,双方在全球业务布局、供应链、渠道建设等方面的高效协同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深化。去年10月,伊利收购新西兰乳企Canary Foods,进一步加码全球黄油市场。目前,伊利旗下液奶、奶粉、酸奶、奶酪、冷饮等相关产品已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获得越来越多全球消费者的选择和信赖。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白俄罗斯驻华使馆、伊利集团、恒天然集团、美赞臣公司和兰特黎斯公司的代表,与食品土畜产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共同探讨了从更天然、更健康、更智能的角度如何实现产业创新、产品升级的话题,对乳制品未来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记者在乳制品行业国际贸易论坛现场采访中发现,许多参会企业代表表示,本次大会为涉及乳制品进出口的企业详尽解读乳制品相关政策,精准研判乳制品未来贸易走势,为国内外乳制品同行交流对接、贸易洽谈提供了重要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助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