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世界奶业大会期间,“创变未来,共建世界奶业生态圈”乳业技术创新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来自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内外知名研究院校的全球顶尖权威专家,携手国际乳业联合会、伊利、利乐、菲仕兰等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技术创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前瞻性创新技术,推动共建世界奶业生态圈。
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在致辞中表示,不创新、无未来。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紧密相连,每一次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都有力推动了中国乳业迈上新台阶。此次大会,将创新作为重要主题,就是希望在交流合作中,碰撞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推动世界乳业高质量发展。站在新时代的窗口,伊利将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深化全球产业链合作,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世界共享健康。
国际乳制品联合会(IDF)总干事长Caroline Emond在致辞中表示,IDF对于未来的愿景非常简单明确,要支持全球奶业行业的独立,为我们提供安全营养的可持续和可获取的、可及的奶产品。并且能够作为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活力的来源,能够促进农业和奶业发展。
创新能够帮助我们找到重要的路径,来提供更加有营养的牛奶和奶制品,帮助我们在过程当中消耗更少的资源,并且带来最大化的积极影响。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当中,我们需要构建韧性并且需要拥抱创新,还有采取更加前瞻性的工作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食品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以《未来食品发展趋势》为题,同与会嘉宾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孙宝国分别从食品的多元化、风味健康双导向以及方便实惠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提出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应是多元化的,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味、营养健康和文化需要;且应坚持风味健康双导向,不断提升食品的风味和营养健康水平;同时,食品生产的现代化亦会使其更营养美味、方便实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带来了《婴幼儿营养研究模型概述与应用》,他从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食品开发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精准营养学概念,还以人与猪在解剖和生理系统的相似性进行了对比,建立起生物医药学模型。此外,印遇龙更进一步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仔猪模型模拟婴幼儿的研究应用等科研成果。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前校长Aalt Dijkhuizen带来了《欧洲奶业产学研生态圈的构建和发展》,他提出,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全球面临食品供应挑战,这意味着需求的大幅增长,更高质量蛋白质的需求也会增加,迫切需要持续创新与国际合作。同样,因地球空间有限,善用有限的土地与资源是提高生产力的唯一方法。此外,Aalt Dijkhuizen还以荷兰为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黄金三角理念”,即政府、企业、科学界间的紧密联系合作。同时还对伊利欧洲创新中心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阐述。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教授郭慧媛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乳品加工新技术进展》,她首先对目前国内乳品行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菲仕兰、恒天然等海外乳企布局乳品深加工及开展乳品配料业务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就目前多项乳品加工技术新进展进行了讲解。郭慧媛表示,目前国内乳品行业正处于从传统的食品消费形态向新的更为健康和营养的方向进行升级的关键变革期,不断探索乳品深加工技术是持续推动产业发展的破局之道。
新西兰梅西大学研究负责人Suzanne Hodgkinson就《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质量》同与会嘉宾进行了探讨。她首先从如何评估食品中蛋白质质量展开,对研究测定中两种常用的方法:PDCAAS评分法(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安全性评分)与DIAAS评分法(可消化必需氨基酸评分)分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Suzanne Hodgkinson提出,DIAAS评分法是评估营养蛋白质质量的推荐方法,猪被证明是一个用于确定人类营养中真实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的合适模型。来自动物(肉类和乳制品)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DIAAS值,通常>100源自植物的蛋白质往往具有较低的DIAAS值,因此需要摄入更多量才能达到要求/参考值,如果使用DIAAS值较低的食品/成分,需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较高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教授刘蓉分享了《乳品营养与健康》,她分别阐述了乳制品在缓解代谢综合症、降低II型糖尿病风险、调节机体免疫、促进骨骼健康、塑造健康肠道环境等方面的功效。她表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断加强,不同个体、不同年龄阶段对“精准营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立足于不同人群对营养“更精准”的个性化需求,以乳制品为载体,通过添加不同营养成分,通过个性化营养代谢组学分析及精准营养干预等技术,创制更丰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
伊利集团副总裁云战友以《基于人群营养与健康需求的乳品创新》为题进行了讲解,他回顾了迄今为止伊利在满足不同健康需求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强调了伊利“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愿景,同时还对母乳创新研究,功能蛋白、功能脂质及功能多糖三大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此外,云战友还重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伊利在针对不同人群营养需求所开发的产品以及工艺、包装等方面的创新。
利乐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张薇以《创新赛道 包装赋能》进行了报告,张薇表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需要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的营养补充,以高蛋白功能饮品为代表的包装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生活方式所需的营养,更拓展了更多大众消费场景。而随着高蛋白功能饮品的流行,中国市场也将迎来强劲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消费者也正在采取行动提升循环利用率,包装成为关注焦点。在“高蛋白”这一新赛道上,利乐公司希望通过创新,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保护产品内容物,不断研发创新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同时通过数字化全彩可变印刷等技术,为企业与消费者打造更为高效的互动与沟通。
菲仕兰公司配料部中国区总经理赵瑛就《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如何充分发挥乳清营养经济价值》进行了讲解。赵瑛首先对菲仕兰集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菲仕兰在乳品配料业务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阐述。她表示,菲仕兰在这一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积极与外部研究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同时也与行业伙伴开展广泛的科技创新合作。同时,菲仕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并为之建立标准,菲仕兰愿同客户一道,携手创造乳品工业的未来。(文/图 霍文睿 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