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10版:奶牛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饲料发霉原因及危害

1、饲料发霉的原因

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与饲料卫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它们大多数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其对环境湿度的要求属于中生型微生物,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90%。我国南方地区5—9月的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霉菌生长繁殖。

饲料原料如果含水量高,在贮存时容易霉变。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类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粉碎后的谷实类在水分含量高时更易发霉。因此,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或称安全水分)之下(如谷实类一般为14%以下)。

在生产颗粒饲料时,如果冷却器及配套风机选择不当,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校核不当,致使颗粒料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导致出机的颗粒料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这样的颗粒饲料装袋后易发生霉变。在饲料提升料斗和管道中积存的物料,如果未定期清理,以及原料仓长期不清理或受到污染,均易引起发霉。

饲料仓库潮湿、鼠害严重,库区未经常清扫和定期消毒,饲料堆垛不合理,库存时间过长,运输时饲料受到雨淋、曝晒等,都容易引起饲料霉变。

2、饲料发霉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动物摄入这种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霉菌毒素中毒。

霉变饲料中大量繁殖的霉菌和霉的孢子进入动物机体而引起的霉菌感染性疾病称为霉菌病。最为常见的是曲霉菌病。此病见于多种禽类(尤其是幼禽)和哺乳动物。

由于霉菌生长需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以及在霉菌所含酶的作用下使饲料组成成分发生分解,因此受霉菌感染的饲料的营养价值严重降低。

(阳光畜牧网)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