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11版:疫病防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牛瘤胃瘘管手术及其应用

□王超杰

牛瘤胃瘘管手术是通过在瘤胃上开窗、安装瘤胃瘘管,以达到治疗、科研等目的的一项瘤胃手术,其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但在实际的养牛生产中,它的作用却没有得到重视,技术也没有被广泛推广,现就其应用和手术过程作以下简单分享。

一、应用

1、治疗方面的应用

方便适口性差的口服药给药;菌群接种;方便对瘤胃臌气的治疗,特别是反复臌气和泡沫性臌气;瘤胃异物的取出。

2、在科研方面的应用

不同饲料原料和配方对瘤胃内微生物群系的影响的研究;不同药物或给药途径对瘤胃内微生物群系的影响的研究;饲料或药物在瘤胃内的消化、吸收、利用率等方面的研究;过瘤胃技术的研究等。

3、检测作用

方便牧场检测瘤胃PH,随时掌握牛群瘤胃健康状态,及时调整饲喂配方以防止酸中毒的发生;通过检测瘤胃微生物活力、种类及数量等指标,侧面反映饲料原料、添加剂等质量。

二、手术对象

1、以针对性治疗为目的的反复瘤胃臌气牛、泡沫性瘤胃臌气牛、瘤胃异物牛、瘤胃积食牛;2、以治疗或预防其他牛只疾病为目的的瘤胃液采取牛,可选择体况中等、未孕、产量偏低的牛只作为手术对象;3、以监测牛群瘤胃健康为目的的“监测牛”,则可在不同饲养配方牛群内分别挑选出两、三头体质良好、膘情适中,在整群牛中有代表性的牛只作为手术对象。

三、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

药品: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陆眠宁、鹿醒灵、新洁尔灭、0.9%盐水、5%碘酊、75%酒精、青霉素。

器械:瘤胃瘘管(内径12厘米、硅胶材质)、18#缝合线、手术刀、止血纱布、长臂手套、圆环针、三棱针、手术服、手术剪、止血钳、持针钳、刮毛刀、手术创巾,手术器械置于新洁尔灭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备用。

牛只准备:术前禁食24小时以上,禁水6小时。

瘘管准备:浸泡消毒,并置于开水中软化备用。

2、术部准备

术部刮毛:术部用刮毛刀在左侧嵌窝部刮出40x40厘米的无毛区,并清洗干净,自然晾干后,铺设创巾,然后使用5%碘酊棉球由术部中心位置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消毒刮毛区域,5分钟后用75%酒精脱碘。

麻醉:可用陆眠宁1—2毫升皮下注射进行全身麻醉(以牛进入麻醉状态,但是依然站立不卧为标准),然后使用20毫升利多卡因加盐水20毫升进行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最后使用普鲁卡因20毫升+盐水30毫升进行术部浸润麻醉,麻醉部位以最后肋骨与髋结节连线中间点、腰椎横突下6厘米处为手术上端切入点,向下16—18厘米,为浸润麻醉距离,也是手术刀口的大小。

3、瘤胃切开

沿浸润麻醉部位,由上向下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剪开腹膜,显露瘤胃浆膜,皮肤及腹膜开口大小为18厘米左右;在暴露的瘤胃浆膜肌层测量出12厘米的合适开口位置,并在准备开口位置的两端的两侧3厘米处各做一条牵引线,方便助手协助固定瘤胃;两助手两手分别拉住两侧的两条牵引线,以四个牵引点基部为基础,在四个点围成的四边形内找到最大范围的“()”形内切圆,然后沿内切圆的边缘与腹膜及腹横肌进行连续缝合(只穿透瘤胃浆膜肌层,不穿透瘤胃粘膜层),缝合线的断端打活结,方便后续收紧;紧贴刚才的缝合线,依照之前缝合方法再将瘤胃浆膜肌层与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进行一次连续缝合,缝合线端口打活结(两次缝合都要求瘤胃上的圆和肌肉层的圆口径一致或相近,可由助手协助撑开肌肉);在刀口下部瘤胃与腹壁贴合处放置隔离纱布,防止切开瘤胃后,瘤胃内容物及瘤胃液流进腹腔,将1600万IU青霉素用盐水稀释后使用注射器打进腹腔防止感染;使用手术刀和手术剪沿缝合线边缘剪开瘤胃,边缘修整整齐,丢弃多余的瘤胃组织。

4、放置瘘管

首先探查瘤胃内有无异物,并将其取出,瘤胃内容物多而影响瘤胃瘘管安装时,可用手将部分内容物掏出;将泡在开水中的瘤胃瘘管取出,用手加压,使其内径变小,与助手配合将其塞进瘤胃创口内,并将瘤胃瘘管恢复至原状态,合适的瘤胃创口大小应与瘤胃瘘管内径紧密贴合,宜紧不宜松,然后塞上内盖;将刚才留的活结打开并收紧缝合线后打死结;若皮肤与瘤胃瘘管内径贴合不太严密,可在皮肤切口下端进行结节缝合,使皮肤切口与瘘管贴合紧密。

5、术部清理消毒

瘤胃瘘管安装后,用生理盐水将创口冲洗干净,撒布青霉素防止感染。

四、术后护理

1、术后半月内每天两次对手术部位进行碘酊消毒;2、术后前三天静脉输液:0.9%盐水500毫升+头孢噻呋3克;10%葡萄糖500毫升+VC10克;10%盐水500毫升;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40毫升;术后4—7天,肌肉注射头孢噻呋;3、康星红牛100克/天加水适量,从瘤胃瘘管口灌入瘤胃;4、在牛出现瘤胃蠕动后开始饲喂少量优质饲草。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