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的标准在各个国家均有不同,但是主旨均可简单概括为使动物适应其饲养环境,并且满足其基本的自然生理、心理需求。高水平动物福利不仅有益于动物生存,也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目前即得的研究已经表明,音乐中的不同音频对动物会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故而通过控制音乐来改善动物福利,以达成人类与动物共作、生产效益最大化的设想是存在可行性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所推出的动物卫生法典中将动物福利主要分为生理福利、心理福利、行为福利、卫生福利、环境福利,本文也将从这五个方面来详细梳理并分析通过播放音乐改善奶牛福利的可行性。
音乐对奶牛生理福利的改善
国际上实施动物福利制度已久,而我国这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相对起步较晚。随着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对日常必需品中养殖业相关产品需求量增加。为提高养殖业产品产量,保障动物的福利成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我国养殖业对动物最基本的生理福利——饮食需求已经基本满足。然而在传统的养殖业中,由于我国奶牛养殖业存在需求量大、可用空间小等基本国情,奶牛养殖受养殖规模所限,通常以圈养、舍饲等饲养方式为主。空间的狭小极易造成奶牛进食量减少、食欲下降等现象,从而导致养殖效益的减少。
早期便有许多音乐对动物采食量影响的研究,如刘晓丹等人关于播放音乐对艾维茵肉鸡采食量影响的研究中,在播放轻音乐前后分别对动物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察,得出了轻音乐不仅可使艾维茵肉鸡的采食量大大提高,也可使小牛的采食量和体重产生大幅度增长。并且以此结论为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推论得出了音乐对于动物的体重和采食量的影响大小变化和动物的性别、种类以及音乐音量等因素存在关系的结论。
朱坤等人以奶牛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不同音乐速度对奶牛采食量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20天、40天及试验期全程无论是常速、快速还是慢速音乐,均能够对奶牛的采食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说明通过播放音乐可以促进奶牛采食量的提升。常速、慢速、快速音乐相比较,常速音乐在促进奶牛采食量增加方面的效果最佳,而慢速音乐效果最弱。也可进一步推断,音乐所产生的这种积极影响会随着所播放音乐速度的不同及播放时期的长短、先后而变化。
根据朱坤等人的研究结果更加证实了播放音乐可以有效改善奶牛的生理福利,且常速音乐在改善奶牛的生理福利方面效果要显著优于快速音乐和慢速音乐,所以在奶牛的养殖环境中有选择性地播放适宜的音乐从而提高奶牛的采食量,改善奶牛生理福利以促进奶牛泌乳提高生产效率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音乐对奶牛心理福利的改善
所谓改善奶牛的心理福利即为减少奶牛恐惧和焦虑的心情,避免奶牛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音乐作为一种激发情感共鸣的艺术,在舒缓动物情绪以及降低动物应激方面有极显著的作用。我国现有的奶牛养殖模式所形成的奶牛生活环境与其自然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别会带来奶牛情绪上的紧张焦虑并诱发应激反应,大大影响奶牛的身心健康及生产效率。
从奶牛心理产生的积极反应来分析,周凌喆等人以连续播放舒缓的古典式音乐的方式在奶牛每次开始采食时对奶牛情绪进行舒缓,测定分析奶牛的各项生理指标后发现播放音乐能够显著降低奶牛血液中的血清酶活性,缓解了奶牛的一系列热应激行为。刘佳佳等人的研究中表明,轻音乐、莫扎特音乐等较为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动物的情绪压力,从而提升奶牛泌乳量及泌乳性能。从奶牛心理产生的消极反应来分析,在Gygax的研究结果中表明奶牛在挤奶的过程中听到的噪音会增加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即噪音会打乱动物节律,引起动物情绪上的焦虑。而当奶牛产生负面情绪时,机体便会出现内分泌紊乱、食欲骤减等一系列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奶牛的健康,也为养殖的正常周转运行形成了阻碍。
由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研究成果可知,通过播放音乐可以调控奶牛的情绪。那么寻找适宜的音乐对奶牛的情绪进行舒缓,可以有效减小奶牛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减少应激现象的发生并且将应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达到改善奶牛的心理福利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音乐对奶牛环境福利的改善
动物环境福利通常是指为动物提供舒适的栖息场所。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噪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噪音会引起奶牛的紧张与不安,心律增加,进而导致内分泌紊乱,食欲减退。我国现有养殖场选址标准多数应距离铁路、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且不能在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并且为了同时保障人类和畜禽的正常生活还有诸多细节方面的标准,基本上杜绝了绝大多数的噪音问题的出现。
然而,在机械化养殖过程中奶牛供料、挤奶都有机械设备的参与,其中各种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仍然会使奶牛受到影响,导致其所产牛乳中的体细胞数量增加。刘佳佳等人的研究结论表明,轻音乐能够有效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量、提高产奶量,在协调奶牛的体内内分泌及节律紊乱中具有一定效果。在徐唱的研究中也表明,提琴轻音乐可以使牛乳中的体细胞数量降低。所以,通过播放适宜的音乐来消除奶牛受噪音影响产生的负面情绪是改善奶牛环境福利的一个可行方案。
音乐对奶牛行为福利的改善
行为福利是指保障奶牛表达正常天性的自由。当奶牛的行为福利无法保障,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意向受到养殖环境客观条件的限制或阻碍,尤其是我国大部分养殖场的圈养环境无法满足奶牛生活的自然行为需求时,就可能会表现出刻板行为。奶牛的刻板行为属于一种心理不适所导致的生理上的病态表现,大多数情况下的具体表现为频繁卷舌、咬栏杆、晃头、长时间自我梳理、互相吮吸等。这种刻板行为类似于人类焦虑时挠头、揪衣角,是奶牛一种无意识的机体自发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去除则会出现采食量降低、异食癖、体毛皮肤破损感染导致疾病等等诸多问题,甚至引发卫生福利、生理福利等其他动物福利降低的连锁反应。保障奶牛的行为福利也是奶牛养殖过程中重要却极易忽略的部分。
我国现有的传统奶牛养殖生产模式多为人为控制,即依靠人工介入控制所有奶牛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统一挤奶。这同时也会引发一个问题——统一的挤奶时间也许并不顺应奶牛的自然生理节律,无法保障奶牛的行为福利。根据Uetake等人的研究发现,通过音乐的规律性播放,可以使奶牛主动接近挤奶系统的次数增加,同时也使主动等待挤奶的奶牛数量明显增加。该试验结果也有力地论证了奶牛可以接收音乐信号,并做出相应信息反馈。通过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奶牛的被动参与生产变成主动的自发行为,是保障奶牛行为福利一个极有发展空间的研究方向。如果能够将奶牛对音乐的反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化调整,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工介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同时还可以更大程度上模拟、调节并配合奶牛的自然生产状态,最大化地保障奶牛的行为福利。
音乐对奶牛卫生福利的改善
保障奶牛的卫生福利的重点在于减少奶牛的伤病。通常情况下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伤病问题可分内因和外因,即养殖场地卫生不达标导致的病菌感染、安全隐患导致奶牛受伤等等的外因和奶牛免疫能力下降、异常行为致伤等等的内因。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养殖过程中适当增加音乐的播放在减少奶牛伤病问题内因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根据邢艺凡的综述分析,音乐节奏与生物机体内节律趋近时所产生的生理共振能够纠正体内各组织细胞的微振紊乱,预防细胞损伤的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在王熙春的研究中已经充分证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而通过播放音乐对奶牛的生理心理等等诸多方面的调节可以有效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降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量,从而有可能会间接对奶牛的一些疾病治疗产生积极影响。张校军等研究也得出,适应了音乐节奏的犊牛体内的免疫激素分泌量增加、免疫水平提高,由此也说明音乐对不同生长阶段奶牛的免疫能力提高都有益处,受众范围广,具有极大的可研究发展空间。通过适宜的音乐刺激可以促进奶牛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养殖业对奶牛疾病的防治,改善奶牛的卫生福利。
结论
目前我国有关音乐对奶牛福利的影响方面研究仍较为匮乏,但已经基本确定通过播放音乐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奶牛情绪调控、免疫能力提高等产生积极影响。即得的大部分研究结果中均对轻音乐这一音乐类型进行了肯定,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音乐音速性质、乐器选择、作用机理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达到通过播放音乐保障并改善奶牛福利、提高奶牛生产效益的目的。
(中国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