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乳制品委员会:农场牛奶加价推迟三个月
由于粮油业需稳定食品价格,加拿大乳制品委员会将原计划的牛奶农场上调价格周期,推迟三个月。乳制品委员会近日表示,将于明年5月1日涨价1.77%,涨幅相当于每公升略高1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席Jennifer Hayes发声明指出,通货膨胀正影响加拿大人和整个乳制品供应链,从农场到消费者的日常开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努力平衡消费者及乳制品行业的可持续性。
该委员会是一间国有公司,每年秋天都会审查奶农购买牛奶的价格,价格调整通常在隔年2月生效。该委员会上月表示,根据其定价公式,2月份农场牛奶价格可能上涨1.77%。
在公布年度价格之前,加拿大独立杂货商联合会呼吁农场牛奶暂停加价,并表示杂货业今年处于特殊情况。大约一周后,加拿大奶农协会也建议延后涨价。
CFIG 高级副总裁 Gary Sands 表示,对此决定表示赞赏,“他们决定暂停(加价),认为是适当的。”现时所有人都在努力实现价格稳定,认为他们采取了非常谨慎的行动方针。
不过,Sands警告,农场牛奶价格暂停加价,并不代表乳制品零售价格不会上涨。农场牛奶用于生产牛奶、芝士和乳酪等产品,只是影响乳制品加工商向零售商收取价格的众多因素之一。
在高通膨和利率快速上升日益挤压消费者后,联邦政府要求食品供应商维持价格稳定。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声明指出,奶农亦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委员会应重新评估是否适合加价。Sands表示,随乳制品委员会宣布此消息,其他供应管理产业,包括鸡肉和鸡蛋,亦可能面对暂停加价的压力。
(中国奶业协会)
中欧班列助力波兰乳制品走上中国餐桌
作为欧盟农业大国,波兰每年生产和出口大量乳制品,中国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许多知名的波兰乳制品品牌在国内各大超市和线上平台都有销售。而每年上海举办的进博会成为这些波兰乳制品企业探索中国市场的窗口。
波兰味奇公司董事拉塔舍夫斯基表示,“每个人都希望能享用新鲜的产品,中欧班列给了我们机会,因为它的运输时间只需要15天。”
因为奶油、奶酪的保质期短,在中欧班列开通以前,这样的产品很难被送上中国餐桌。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对奶酪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家波兰食品公司也从中嗅到了商机。如今,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已经增长至整个公司的65%至70%。
拉塔舍夫斯基表示,“上海进博会是了解中国市场需求,以及我们能为中国市场提供什么的关键。”
(央视财经)
2023年第三季度菲律宾农业产值
同比下降0.3%
菲律宾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农业总产值为4124.1亿比索(约5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3%,虽低于第二季度1.2%的降幅,但已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其中,作物(占54%)下降0.4%,渔业(占14.2%)下降6.1%,畜牧(占16%)增长2.5%,家禽(占15.7%)增长2.9%。
整体来看,1至9月份,菲律宾农业总产值仍实现0.2%增长。农业部长弗朗西斯科·张表示,尽管第三季度农业略有收缩,但可以看到水稻、玉米、洋葱、罗非鱼等菲律宾家庭重要食品生产正在显示复苏迹象,对农业为菲律宾全年整体经济作出积极贡献感到乐观。(商务部)
卡塔尔公司向埃及乳制品行业投资15亿美元
埃及内阁近日发布声明,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与卡塔尔乳制品生产商巴拉德纳(Baladna)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巴拉德纳将向当地乳制品生产和加工业投资15亿美元,以加强埃及粮食安全、创造就业机会和减少进口支出。该项目包括投资建立一个养牛场,饲养2万头奶牛,年产牛奶3亿升;在新谷省开发28万英亩土地,生产饲料和农产品,供内销和出口。近年来,巴拉德纳一直在增持埃及乳制品巨头Juhayna公司的股份,现为第二大股东,持股超过15%。
(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