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2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最严谨的标准”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更是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的重中之重。

11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有关情况时,围绕“最严谨的标准”介绍了最新进展:我国目前已制定发布共156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涉及2.3万余项安全指标,涵盖我国居民消费的所有30大类340个小类食品,覆盖了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覆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

“最严谨的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重要内容,与“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一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撑起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保护伞。

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且对食品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信心提供坚实基石。

食品安全标准能够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标准规定了食品的原料、生产工艺、卫生条件、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安全标准能够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正是基于对产业生产工艺和标准的贯彻和执行,才让公众在购买食品时,更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对食品安全的高关注度,倒逼和提升食品生产商的自律意识,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可以说,食品安全标准不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更与食品安全本身有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标准保障了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不断取得进展则会持续促进标准与时俱进。

截至2022年,我国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19项。相较于最新发布的156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近一年就新增过百项国家标准,彰显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发布与实际需求保持步调一致的动态调整机制和能力。

这背后,是基于我国十余年来在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所形成对“严谨的风险评估、程序公开透明、多领域专家广参与、评审科学权威的标准研制制度和全社会多部门深入合作的标准跟踪评价机制”的坚持。

毕竟,伴随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保持高速增长,相关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引起普遍关注。比如,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农药残留等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的客观存在,标准的日趋严谨正在获得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护航”。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涌现出四部最严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法》,共同对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

当然,为让标准得到坚决贯彻和落实,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要与标准制定予以“背靠背”坚决推进的,正是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落实的监管,以确保标准的严谨性和有效性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从而实现合法、合规销售。

国家卫生健康委也重申,为提升监管效能,我国部分新修订标准强化了食品生产的过程管理。比如新修订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规范,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使用、杀菌效果评估、微生物控制和可能致敏物质管控要求更加明确和强化,推动企业在生产时采取更系统、更严格的措施。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食品安全事关民生之本,让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食品无处藏身,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是政府践行对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郑重承诺。通过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已然表明了政府捍卫食品安全的果断决心,其中,制定并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无疑为守护食品安全划上了边界清晰的“底线”和“红线”。

李海楠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