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 邓永强 刘开全 李清 刘建兰 孙思莉 高月蔚 谭雄 李建 向庭清
犊牛是一个牧场未来的希望,如果犊牛饲养得好,可提早配种和产犊时间。犊牛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阶段主要为机体组织细胞的分化和分裂,此阶段将对其器官功能产生显著和终身的影响,进而对成年后的生产性能、繁殖能力和寿命产生影响。
犊牛自动饲喂系统模拟犊牛自然生长状态下的饮食习性,采用按需喂养,浓度计量精确控制,过程记录的方式自动化,可以满足规模化犊牛饲养的生长需求。该系统可以对早期症状进行预警,有利于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犊牛养殖效率。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在犊牛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四川省阳平种牛场进行,试验牛只为西门塔尔种用牛。从2020年1月1日开始进行犊牛人工饲喂和机械自动饲喂对比试验,全自动犊牛饲喂系统由北京奥耐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选取同一试验时间段出生的3日龄左右健康犊牛,随机分至试验组(使用犊牛饲喂系统)和对照组(人工饲喂)。试验至2021年12月31日截止,共获得400头犊牛试验数据,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00头(公、母各半)。
2、饲喂方式
对选取的已经饲喂常乳的犊牛可以直接进入试验期,出生0—3天的犊牛饲喂初乳,具体饲喂方式如表1所示。
3、测定指标
体重、体尺:犊牛分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当天进行第一次称重、测量体尺,以后每30天测定一次。根据体重数据计算犊牛日增重;体尺测量数据包括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
犊牛腹泻情况统计:试用期间每天关注犊牛的健康状况,统计犊牛腹泻的发病率。
4、数据统计
运用SPSS20.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数据以“mean±std”表示,P>0.05为差异不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结果与分析
1、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日增重的影响
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日增重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试验组在不同阶段公犊和母犊的日增重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试验组的公犊在使用自动饲喂系统0—30天、30—60天、60—90天和0—90天阶段,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高32.69%(P<0.05)、28.95%(P<0.05)、36.96%(P<0.05)和34.25%(P<0.05);同样,试验组母犊在0—30天、30—60天、60—90天和0—90天这四个阶段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高33.33%(P<0.05)、25%(P<0.05)、24.35%(P<0.05)和26.56%(P<0.05)。
2、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体尺指标的影响
试验开始时两组犊牛的体尺指标相近。而在试验30天、60天、90天以及0—90天与对照组相比,除了腹围差异不显著,其余几项指标差异均显著。
体高方面:使用自动饲喂系统30天、60天、90天和0—90天犊牛的体高分别比对照组高14.11%(P<0.05)、23.99%(P<0.05)、18.15%(P<0.05)和14.45%(P<0.05)。
体斜长方面:使用自动饲喂系统30天、60天、90天和0—90天犊牛的体斜长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4.38%(P<0.05)、18.57%(P<0.05)、19.05%(P<0.05)和14.03%(P<0.05)。
胸围方面:使用自动饲喂系统30天、60天、90天和0—90天犊牛的胸围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4.66%(P<0.05)、24.70%(P<0.05)、13.13%(P<0.05)和13.43%(P<0.05)。
腹围方面:使用自动饲喂系统30天、60天、90天和0—90天犊牛的腹围分别比对照组大7.55%(P>0.05)、9.11%(P>0.05)、6.58%(P>0.05)和6.16%(P>0.05),差异均不显著。
3、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腹泻发病率的影响
试验组腹泻发病率较对照组低73.33%(P<0.01),差异极显著。
讨论
1、初生犊牛生长发育特点
犊牛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的第一周,器官的生长发育主要体现为细胞分化和分裂,在这个增长性生长时期,组织器官细胞会按照不同的生长起点和不同的生长周期进行分裂,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加,此后组织器官才开始成长,在原有细胞数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胞的体积和重量。因此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第一周的生长强度对器官功能会产生显著和终身的影响。
目前我国常用的犊牛补充生长模式是通过非常严格的牛奶供应和早期补料来满足犊牛的营养需要,同时降低饲养成本。而一些研究已经表明,最初的几个星期给犊牛密集提供牛奶后,饲料转化率更高,犊牛在10—14天开始摄入固体饲料,大约从第8周开始浓缩饲料消耗量达到并超越牛奶哺乳量。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在新生命的最初几周采用自由采食或密集的牛奶喂养将对成年奶牛的生产、繁殖性能和寿命产生积极影响。
2、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试验中除了腹围差异不显著外,使用自动饲喂系统的试验组公母犊牛不同阶段的日增重、体高、体斜长以及胸围均显著高于传统人工饲喂的对照组,充分说明使用犊牛自动饲喂系统更有利于犊牛的生长发育。这是由于犊牛自动饲喂系统模拟自然喂养犊牛饲喂条件,能够有效地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对犊牛采取完全自动控制的集中喂奶,控制喂奶频率,每天可以喂奶3次以上,且保证喂奶时间随机和时间可控,可以实现断奶到固体采食期的平稳过渡。
同时,与传统的饲喂技术相比,自动饲喂系统具有下列优点: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喂奶频率灵活、喂奶时间间隔精确;喂奶剂量、浓度可控,温度适宜;能平衡犊牛个体喂奶需求差异;能对犊牛喂奶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异常进行预警。基于以上犊牛自动饲喂系统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了犊牛的生长发育。
3、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对犊牛腹泻的影响
本试验的试验组腹泻发病率为8%,而传统人工饲喂的对照组发病率为30%,比试验组高出73.33%(P<0.01),差异极显著。这是由于犊牛自动饲喂系统模拟自然喂养犊牛饲喂条件,喂奶频率灵活,喂奶时间间隔精确,喂奶剂量、浓度可控,温度适宜,同时还能平衡犊牛个体喂奶需求差异,因此,基本上可以有效地杜绝因奶温奶量等外在因素导致的犊牛腹泻,所以与传统饲喂相比,使用自动饲喂系统的犊牛腹泻发病率将大大降低。
结论
从本试验条件下进行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可知,使用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可以提高犊牛的日增重,从而使犊牛快速增长。从体尺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使用自动饲喂系统的犊牛除腹围无显著差异外,体高、体斜长、胸围等测量的各项值均比传统人工饲喂组高,差异显著。说明使用自动饲喂系统的犊牛每天实际摄入并充分吸收的奶量应该比人工传统饲喂的多,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犊牛骨骼较快生长发育。从犊牛腹泻发病率来看,使用自动饲喂系统的犊牛腹泻发病率明显降低。这是源于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喂奶频率灵活,喂奶间隔时间、奶温、奶量等控制得好,使得奶及饲料的转化率高,犊牛的抵抗力增强,腹泻发病率降低,利于犊牛更健康地生长。
(曾伟 邓永强 刘开全 李清 刘建兰 孙思莉 高月蔚 谭雄 李建 向庭清单位:四川省阳平种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