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转群往往会减少牛奶产量,但超过饲料成本的收入可能是更重要的监测指标。当奶牛转入不同的泌乳舍时,中性洗涤纤维可能比粗蛋白质更需要平衡和监测。
奶农必须不断评估他们的业务,以限制经济损失并确保利润,包括考虑当前的饲养管理策略,其目标是满足所有奶牛所需的营养但又不过量。
特别是在目前饲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相比只采用一种泌乳牛日粮,采用多种更有益。在采用这种策略的奶牛场,我经常看到泌乳牛分为四个群体:新产牛、高产牛、头胎和低产。
泌乳早期的奶牛通常会对氨基酸均衡、脂肪含量高、含有经过验证的饲料添加剂的高质量日粮做出有益的反应。另一方面,泌乳后期的奶牛只需要基本的日粮就能满足其泌乳需要,它们支撑产奶量所需的营养物质更少,瘤胃发酵可以提供更高比例的蛋白质和能量需求。牛群分组有助于减少泌乳早期的体况损失和泌乳后期的体况增加,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改善过渡牛只的健康和繁殖性能。
转群
经常听到奶农抱怨奶牛在牛舍之间转群时,产奶量会下降。
然而,通过谨慎的日粮平衡和小心转群,奶牛从高产舍转入低产舍时,通常可以控制产量损失。除了限制过度拥挤、一次同时移动多头牛、避免在采食高峰时转群之外,其他对社交的负面影响几乎无能为力。
一般来说,对于低产量的日粮,我尽量让日粮蛋白支持的产奶量高于牛舍平均水平。例如,如果牛舍平均产奶量为每天约31.5千克,我就需要确保日粮有足够的蛋白质来支持约33.75—36千克/天的产奶量。相比先前的日粮,我也尽量不让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DM)的含量提高太多,因为我不希望这种变化减少牛只的干物质摄入量。
来自西班牙的知名研究人员Alex Bach最近发表了一篇科学文章,其研究了转群对奶牛产奶量和收入超过饲料成本(IOFC)的影响,共涉及了2142头奶牛,在三个不同的奶牛场进行,转群决定由牧场经理独立决策,所有的奶牛都是从更昂贵、营养丰富的日粮转变为更便宜的日粮。记录奶牛每次转群前后21天的日产奶量和体重,平均而言,奶牛转群后的产奶量低于研究人员根据转群前的产奶量和泌乳天数(DIM)预测的产奶量。换句话说,由于奶牛转群,产量通常会下降。然而,平均而言,由于奶牛采食的饲料价格较低,IOFC得到了改善。
我最感兴趣的是日粮因素如何影响奶牛的泌乳反应。奶牛转群后IOFC减少和牛奶损失最高(每头奶牛每天超过约1.8千克)的牛群,其新日粮NDF变化(超过3个百分点)也最大,而新日粮中较低的日粮粗蛋白质(CP,%DM)与产奶量或IOFC的较大下降却无关。然而,这一观察结果是有道理的,因为氨基酸比单纯的蛋白质更能推动产奶量。
最小化影响
研究发现,当泌乳天数为197天的头胎奶牛转入低产舍时,产奶量没有受到影响。这很有趣,因为当这些头胎牛与经产牛混养在一起时,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社交压力。研究人员认为,在转群之前,这些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可能高于其泌乳需要,从而减少了转群的负面影响。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回答关于奶牛转群的所有问题,但它确实表明,通过使用不同的日粮可以保持产奶量,并且改善IOFC。如果你正在考虑增加牛群的转群和日粮改变,请与营养师一起制定好的策略。除考虑日粮NDF和CP外,还要考虑日粮NDF、不可消化NDF、淀粉和氨基酸。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转群的时候,评估一下日粮节省了多少钱。
(养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