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6版:养殖/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周蕾:“以牛为本” 赋予奶牛完善的健康福利

■保障每一头奶牛的健康和安全是周蕾兽医保健工作的意义所在。

■做好奶牛日常保健工作是保证奶牛健康的关键

■为牧场开展兽医技术领域的专业培训

□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丽霞

如何有效控制奶牛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畜牧资深工程师周蕾看来,奶牛预防保健工作是提升牧场抗风险能力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养牛人没有找到问题的预防之策,那么牧场运营陷入困境的概率就会非常大。”

这些年里,周蕾带着一支兽医保健服务团队常年奔走在牧场一线,不仅为每一座牧场找到奶牛保健工作的突破口,更从实际出发为奶牛健康和福利带来本质性的改变。几年来,周蕾和团队服务过的牧场不仅深入了解并牢牢筑起“防大于治”的养殖意识,还将奶牛保健工作越做越好,让奶牛更健康,牧场更高效。

火眼金睛——寻找牧场“隐秘角落”

2021年,博士毕业的周蕾进入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从事奶牛兽医保健的相关工作,理论终究要与实际紧密联系,周蕾马上便进入到牧场中进行实践,驻场学习和了解牧场在各项工作中的运转过程。

对于现代化奶牛养殖而言,智能化、数字化正在产业领域中加速渗透,推动着奶牛养殖提质增效。就兽医工作来看,数智化带来的各项数据便利不言而喻,但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牧场中被忽视掉的“隐秘角落”,并制定出详细而精准的改进措施和计划,也是兽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名合格的兽医技术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拥有高度的专注力,周蕾告诉记者:“我们在牧场里进行巡栏工作时,要仔细观察每一头奶牛的神态、动作等动态表现,这不仅需要100%的专注,还要通过专业技术能力,分析出哪头奶牛可能会有问题,并进行提前揭发判断。”

在牧场中,兽医人员在熟知牛群整体情况下,通过“视诊、听诊、触诊、嗅诊”等方法的灵活运用及早发现奶牛的异常,进行早期治疗,才能保证整个牛群的健康生产。“有状况的奶牛与健康的奶牛相比,会从精神状态、躺卧姿势、饮食、行走步伐等方面体现出来,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奶牛这些外在信息的提示。”周蕾表示。

在奶牛管理生产工作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蕴藏着“成败”的关键。在奶牛身上所捕捉到的微小变化,或许就是决定一个牧场未来是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奶牛躺卧姿势来看,如果发现异常,首先需要判断奶牛卧床的尺寸是否足够、垫料是否整洁,然后进行逐一排除;从奶牛分泌物异常气味去判断,如果奶牛子宫分泌物是臭的,那奶牛子宫肯定有炎症。“奶牛不会说话,而我们需要用眼睛捕捉到奶牛所‘表达’出的感受。”周蕾告诉记者。

对于牧场稳定发展而言,奶牛生病后的治疗成本远远大于预防成本。周蕾每到一座牧场,都会将“防重于治”的理念深耕于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从牧场实际生产而言,要想去彻底治好一头奶牛是非常难的,但如果想让一头牛不生病,相对来说更简单。因此,做好前端的预防控制工作,排查出各项风险和问题,对于奶牛健康而言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针对奶牛兽医保健,周蕾参与制定了奶牛从出生到产犊的全生命周期的保健技术标准,通过对奶牛各个阶段实施相应的保健程序,结合疫苗免疫,最大限度地降低奶牛的发病,同时对所有奶牛实施数字化健康监控,对亚健康的牛只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奶牛得了乳房炎,要完全去治好大概需要2—8天时间,治好后奶牛的产奶量肯定要比发病前的产奶量低。因此转变理念很重要,并且一定要真正地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周蕾表示。

持续迭代——跳出技术“舒适圈”

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步伐从未停歇,养牛人对养好牛的技术探索与追求也从未停止。如何将最先进的兽医技术引进到牧场当中,也成为周蕾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牧场中,奶牛真胃移位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因其开刀治疗时对奶牛造成的应激创伤以及恢复期较长等因素,致使部分奶牛被迫淘汰。周蕾了解到国外有针对奶牛真胃移位治疗的微创技术之后,立即着手学习引进。在通过专业评估、实践、验证等程序之后,2022年,周蕾将盲针固定微创手术引入到了牧场中。

新技术的引进不仅有着周蕾的满心期待,同时也伴随着养牛人的半信半疑。在奶牛治疗的手术现场,周蕾和团队成员用精湛的技术把手术过程全程展示出来,流畅而稳定的操作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悦诚服。

对于当前牧场而言,奶牛的饲养成本压力颇大,在病牛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如何省时、省力、省钱是牧场重点考虑的方向。为此,周蕾在相关技术领域也持续开展着创新工作。

在奶牛的管理工作中,奶牛乳房炎既是常见病,又是影响牧场效益的“棘手病”。“乳房炎在很多养牛人眼中看似是一种简单的疾病,但其实奶牛乳房炎所涉及的病原菌非常复杂。”周蕾告诉记者。

据了解,乳房炎常见致病菌有几十种,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常见病原菌的临床特点、传播方式,才能更精准地制定防控和治疗方案。“由于不同病原菌感染位置不同,感染途径有所差别,导致的临床症状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基于病原菌所设定的防治方案肯定要有所区别。”当前,周蕾和团队成员正在牧场中持续推进“乳房炎因菌施治和因菌排查”相关技术,通过建立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检测,帮助牧场揭发传染性致病菌,及时找到传染性病原的感染牛,清晰了解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哪种病原菌所导致。

“从治疗方案来看,只有清楚掌握了病原菌的情况,才会对治愈预期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通过病原诊断数据,结合牧场管理方案,防控措施和治疗方案也会更精准,抗生素的用量减少,牛奶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完全杜绝了抗生素残留的风险,体细胞数也得到有效控制,一举多得。”周蕾表示。

随着牧场检测实验室的投入使用,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时间从7—10天缩短至3—4天,牧场因病治疗的成本大幅下降,因病淘汰的牛只也较之前有所减少。

为了让牛群更加健康长寿,2023年12月,周蕾针对牧场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技术做了“牛群健康长寿工程方案”的专项工作,“以奶牛乳房健康、肢蹄健康、新产牛健康和犊牛健康等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措施为主,通过多年以来积攒的实践案例,结合伊利牧场SOP,以及与国内外技术专家所进行的技术研讨内容,制定形成了相关的四个技术标准措施,并向牧场进行推广应用,让牧场奶牛发病率有效降低。”

据悉,通过推广应用这一系列技术,并引导国内50余万头成母牛奶源的牧场应用,将新产牛的淘汰率下降了一半以上,同时也保证了奶牛健康,年降低经济损失5000万元。

用技术推动进步,以服务赢得人心。在牧场的驻场服务过程中,周蕾凭借扎实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出色高超的实践技能,很快就在“牛人圈”里打响了“名号”,各种技术咨询和难题解答的电话不断,周蕾总是细致而耐心地帮助每一个有需求的养牛人答疑解惑。“很多人还没见过我的时候,都以为我是经验丰富、年龄较大的老兽医,见了面才知道我是名90后的兽医。”周蕾笑着说道。

善于用“新”——构筑人才“软实力”

近年来,国内奶牛养殖水平快速发展,但在兽医领域,牧场兽医普遍缺少规模牧场的实战经验,导致规模牧场牛群发病率较高、奶牛健康度亟待提高。

在周蕾进行技术服务的牧场中,病牛、死牛的情况时有发生,让牧场主非常的头疼。当这个“难题”找到周蕾时,他在对牧场进行仔细巡查后,根据牧场实际情况派出专业技术人员驻场,并将用于治疗牧场常见的奶牛疾病的22种标准治疗处方在牧场中推广,同时配合牧场奶牛保健SOP,从预防开始,形成良性循环,减少病牛和死牛情况的发生,逐步做好全群奶牛的保健。

与此同时,为了培养行业内兽医掌握规模化奶牛场兽医工作技术,周蕾和团队成员通过线上培训、现场面授、实地指导等方式为牧场开展兽医技术领域的专业培训,帮助牧场掌握专业技术,培养专业人才。

这其中,“兽医流动课堂”是牧场兽医人员学习相关技术以及技能培训最为快速和便捷的方式。据周蕾介绍,“兽医流动课堂”就是兽医人员需要具备基础理论、根因排查以及安全检测等相关知识和实操技术等等,形成流动课堂进行培训指导。“我们通常在一个牧场进行实地指导、培训时,会把周围牧场中的兽医保健人员集中到一起,把牧场中面临的问题逐一讲解和解决。”

从寻找源头到解决方案,牧场兽医人员理论知识强化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大幅提升。仅2022年一年时间里,周蕾和团队成员就为国内牧场免费开展了100多次现场技术服务指导,开展了兽医专项培训近百场,覆盖2000余人次,为牧场兽医防控技术的落地实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周蕾还在紧抓一项新的工作——“重返校园”。周蕾告诉记者,“在牧场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将问题收集,再到院校找到专家进行解答,之后再设计成课程为牧场进行答疑解惑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回顾这些年在牧场一线的实践工作,周蕾总是感到收获满满,这其中既有理论转化实践的满心欢喜,也有难题解决后的酣畅淋漓……或许在普通人眼中兽医工作的初印象是脏、苦、累、臭,但在周蕾眼里兽医面对的是生命,“如何让奶牛不受到健康威胁,更好的延长寿命,给予奶牛完善的健康福利,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更需要实实在在地学习、锻炼,练就一颗专注的心、一对火眼金睛、一双灵巧的手,随时随地都能找出奶牛养殖工作中的‘疑点’‘难点’,保障每一头奶牛的健康和安全,这才是兽医保健工作的真正‘硬核’。”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