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乳品消费疲弱 奶酪能否突围“救市”?

□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丽霞‍‍‍‍‍

虽然最近两年奶酪产业的发展受到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但是“喝奶”与“吃奶”并行的消费趋势以及奶酪渗透率提升趋势并未改变,挑战中蕴含机遇,这一点从龙头乳企亦或是地方乳企在奶酪赛道的布局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乳品企业深耕奶酪市场的“动作”也十分多样和频繁,通过“广撒网”的形式,提升企业产品的认知度以及消费度。

面对当前消费疲软的乳品市场,奶酪能否突围“救市”?

深挖不同奶酪“价值”

近日妙可蓝多发布2024年半年报,其利润增幅高达三位数,盈利质量相当强。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9.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678万,与去年同期比上涨1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88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近20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妙可蓝多是当年业绩下滑最为严重的规模乳企之一。为了扭转态势,妙可蓝多开启从儿童奶酪到全民奶酪的品牌升级之路。今年,妙可蓝多发布了花酪棒、手撕奶酪、鳕鱼奶酪、一口奶酪等面向成人消费群体的奶酪新品,并与京东签订战略合作,扩大奶酪产品线上渗透率。

一系列组合拳的施展,让妙可蓝多整体业务稳健回暖,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间接折射出了国内奶酪行业的发展趋向。

事实上,成人奶酪赛道中不止妙可蓝多。在成人奶酪零食“货架”上,伊利妙芝推出“口袋芝士”,定位为“大人的点心时刻”;百吉福推出“一杯芝士”,定位为奶酪甜品,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20—30岁的年轻人;吉士丁的“芝士甜心”则是以马克龙色系为包装,以高颜值迎合都市年轻女性的审美习惯;酪神世家“五维素颜奶酪”号称可以护肤养颜值。

从休闲零食到奶酪的功能化应用以及满足部分品质生活人群的“准刚需”食品,奶酪的“价值”正在被充分地深挖出来。

根据媒体平台追踪统计,2023年有超过75个品牌推出了超过120个奶酪相关新品。今年以来,各企业推出品类丰富的创新产品。例如,盒马推出岩烧乳酪酱、泡面火锅三重芝士碎。和润乳业推出适合制作比萨的马苏里拉新鲜奶酪球,可用来煎烤的新鲜奶酪块,以及制作提拉米苏蛋糕的马斯卡彭奶酪。即便是最常见的芝士片,现已细分出减盐、浓醇、减热量等种类。在近日伊利伊家好奶酪官宣上新的泡面芝士条解锁泡面新吃法。

除了新品推出,更多的企业也在加速奶酪赛道的布局。

燕塘乳业在近期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将在投资建设粤东日产600吨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中增加冰淇淋、奶酪等乳制品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差异化优势。飞鹤在下半年也将会逐步推出奶酪产品,低温奶酪系列,包括高钙高蛋白的即食奶酪,以及融合世界多种经典奶酪的芝士片等等。

据欧瑞国际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奶酪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是主要的奶酪消费群体,他们关注零食的健康性、营养性以及成分的安全性。奶酪富含丰富的钙、磷、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于生牛乳,符合年轻消费者对于零食的要求,可以深入挖掘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人奶酪业务是在儿童奶酪日渐饱和情况下的一种选择。由于消费环境以及同类产品竞争较大等原因,近两年奶酪市场正在进行激烈的价格战。未来奶酪市场的竞争比拼一方面是“卷成本”,另一方面在于产品的突破与创新。

发挥奶酪潜在“功能”

仔细来看,奶酪行业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奶牛养殖、鲜奶行业及其他,中游的奶酪加工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消费市场。上游主要是奶牛养殖和原料奶行业,为奶酪生产和加工提供原材料。下游消费市场主要分为餐饮端和零售端,餐饮端又分为西餐饮、新式茶饮、烘焙等,零售端又分为儿童零食、成人零食和家庭烘焙等。

因此,奶酪产业不仅仅被视为乳品消费增长的“主力军”, 也被看做是解决奶源过剩的重要思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奶酪作为深加工的乳制品,其储存周期更长,更利于稳定消耗原料供给,这一属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放大奶制品价值,对季节性过剩等问题形成调节。此外,利用中国原料奶生产中国好奶酪,对于解决目前整个乳业上游供给过剩与下游需求不足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提供了新方向。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也曾表示,西方发达国家乳制品结构的多样化,使其具备较大的季节缓冲能力。“美国和德国液态奶产量只占生鲜乳的20%左右,其他固体乳制品产量占比很高。尤其是奶酪,产量折合生鲜乳比例达到50%左右。”

“中国奶业升级发展需要新动能、新路径和新洞察,奶酪对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具有‘蓄水池’作用,是解决上游奶源过剩的新思路。”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也曾在相关论坛上表示。

随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深耕细作,液态奶、酸奶及奶粉等领域已步入成熟稳健的发展轨道,而奶酪作为这一版图的新兴力量,正搭乘乳品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东风,步入其早期成长阶段。尼尔森IQ零售洞察与分析部门总监夏知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奶酪市场处于稳定发展阶段,2023年中国奶酪市场规模高达128亿元,需求量从2016年的15.39万吨增长至35.06万吨。虽然目前奶酪在中国市场渗透率较低,但伴随着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迭代以及渠道布局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奶酪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要让奶酪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差异化策略成为当下许多乳企都在做的事情。可以看到,目前市场除了有奶酪零食、常温奶酪、煎烤奶酪等新品类,以及早餐、下午茶、美容、体重管理等新的食用场景的探索,另一方面,奶酪正作为一种网红元素更高频地出现在食品饮料中,融入烘焙、零食、饮料等细分品类,帮助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尽管奶酪行业前景看好,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也未能完全免受行业大环境波动的影响。妙可蓝多创始人、总裁柴琇曾指出,2023年到2024年是中国奶酪行业震荡调整的两年,一方面,消费生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产业层面、宏观环境也在变化。在市场倒逼之下,整个奶酪行业需要寻求新的方向。

当前,平价、低价、性价比,这些字眼似乎已“填满”整个消费市场,对于乳品市场而言也不例外。这些年里,乳品价格战的市场风向下,各类乳品竞争难度加大,不过,当奶酪新趋势已冒出尖尖角时,很多人并不打算顺流直下,而是伸手抓住新机会。从未来看,无论是餐饮渠道还是家庭餐食,对奶酪市场的参与者来说,最核心的一条还是加大消费者教育,让更多国内消费者养成对奶酪的消费习惯,这也是当前以及未来真正重要的事情。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