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2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红餐厅,刷好评不如做好菜

■图/许子杰

好评全靠刷?近来,一些消费者通过点评类App“种草”某餐厅后,却遭遇了实地探店“踩雷”的经历。媒体调查发现,比起简单买好评、刷评分,部分中介正将刷单的触角伸向本地热门吃喝玩乐榜单,甚至推出所谓线上“精装修”业务,用虚假的数据制造人气。

当搜攻略、看评分成为消费新习惯,一些商家就动起了刷单买榜的“歪脑筋”。但就像泡沫,一戳就破,靠好评造假刷出来的网红餐厅,实际上很“黑”。一些网红餐厅评分“注水”,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遵守规则的商家来说十分不公平。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一些商家想方设法聚拢人气,原本是好事,但虚火炒不出好吃的菜。网红餐厅无论如何包装,对消费者来说,好吃才是硬道理。若菜品质量、服务不过关,线上“精装修”再漂亮,“塌房”也是迟早的事。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挤爆3.5分餐厅”、“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话题屡屡登上热搜,这种“舍高就低”反向选择的背后,是对那些品质店铺的支持,更是对恶意刷好评商家的不满。

从报道来看,好评造假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链条上的探店达人、专业写手乃至第三方机构,明码标价成为“嘴替”。出手刹住这股不正当竞争之风,需要监管部门、网络平台、消费者等合力“围剿”。短期看,对于查实存在严重造假行为的网红餐厅,应及时向社会公布,让蠢蠢欲动者望而却步。长期看,网络平台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严把审核关口,对虚假好评及时介入技术手段,最为重要。

俗话说:“刷金的菩萨不经擦”。刷出来的好评更倒胃口,只有重品质、重服务,拿出真材实料,网红餐厅才能做出好味道。

武晓娟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