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市场监管行业标准——《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推动构建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对自然人网店“统一入驻标准、统一运营规则、统一退出机制、统一数据报送标准”的“四个统一”管理框架,提高网络交易监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啥是自然人网店?网络交易平台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或从事便民劳务、零星小额交易等类型经营活动的依法免予登记的自然人主体,都可以称为自然人网店。近年来,电商平台蓬勃发展,自然人网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农家味道”“手工自制”搭上了电商销售的快车,从“小餐桌”“小弄堂”送达千家万户。数据显示,目前自然人网店约占平台内经营者总量的57%,是网络交易经营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少人创业打拼、实现自我的“人生第一站”。
然而,由于准入门槛低、运营规则模糊、监管标准不一等问题,部分自然人网店长期存在货不对板、售后服务缺位等乱象,是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的重灾区。与此同时,发生问题后找不到人,更给追责增加不少难度。诸多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管理规范》的出台,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统一标准、明确规则,建立起完备的“准入——运营——退出”机制,切实回应了广大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推动自然人网店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变。
或许有人会问,此举是否会抑制市场活力?显然多虑了。必须认识到,规范与发展从来不是对立关系。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稳居全球第一。面对如此庞大的线上交易市场,只有强化监管,才能使市场平稳有序。对此,或可把《管理规范》视为自然人网店经营的公平起跑线。比如,《管理规范》提出,要公示自然人网店的经营者身份,通过“亮照经营”的方式,给网络集市装上“路灯”——让消费者看清卖家的真面目,进一步挤压“影子店铺”等不良竞争的生存空间,为经营者系上合规经营的“安全带”。
好政策还要硬落实。接下来,还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利用技术手段简化合规流程,避免给小经营者增添负担;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帮助自然人网店快速适应相关规定。监管者、平台、经营者协同发力,方能将好政策转化为治理效能。
从街头叫卖到“云上摆摊”,商业文明的每次跃迁都伴随着规则迭代。从《管理规范》说开去,规范不是终点,而是升级的开端。给“小网店”立规矩,说到底是立公平、立诚信、立长远,保护的正是那份“人人皆可创业”的勇敢和初心。毕竟,只有规则明确的土壤,才能孕育出林木茂盛的森林。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