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形蹄的致病因素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修蹄制度不够完善,未责任到人,未定期检查保证修蹄质量。奶牛在采食时,需两前肢叉开,前倾姿势伸向食槽,如果固定颈夹的挡墙过高,会加剧其前肢内侧肢蹄的负重,引起前肢蹄的角质形成过多而变形,形成长趾或蹄裂。奶牛在饲养环境过于干燥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蹄裂。圈舍通风不畅,阴暗潮湿,导致氨气聚集,高浓度的氨会分解质蛋白,造成奶牛蹄底变质而呈粉末状,即可能出现临床上常见的“粉蹄”。饲料配方中营养不均衡也可导致蹄变形。
2、趾间皮肤赘生的致病因素
变形蹄特别是开蹄;圈舍潮湿、运动场泥泞,粪便不及时清除;微量元素锌、钼等缺乏或比例失调等都易导致发生本病。
3、趾间纤维乳头瘤的致病因素
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是乳头瘤病毒,有的怀疑为螺旋体,还有认为是细菌致病的。环境的卫生不良有助于发病是肯定的。
4、趾间蜂窝织炎(腐蹄病)的致病因素
腐蹄病是牛蹄皮肤物理防御受损后,(坏死梭杆菌、化脓隐秘菌、螺旋体、葡萄球菌、链球菌、各种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皮肤深部组织造成的感染。腐蹄病的总患病率一般低于5%,病情爆发以后的个别牧场可能高达20%。因此,病原菌感染是引发奶牛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5、蹄糜烂的致病因素
牛蹄长期于污泥、粪尿中浸渍,角质变软,细菌感染;蹄叶炎诱发;牛患热性病时底球之间角质结合处发生糜烂;未定期修蹄,无护蹄措施等致病。
(阳光畜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