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6版:养殖/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沼气发电 牛粪生“金”

□贾克帅

“我们养的奶牛能‘发电’!”小伙子王巫隽豪是养牛大户,但他并没有吹牛。

王巫隽豪所在的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牧场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走进牧场,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悠闲地迈着步,顺着连廊从饲养间走向挤奶间。此时偌大的饲养间里,正在进行机械化作业,奶牛排出的粪污被清扫,送入收集池。收集池的另一侧,几根粗大的管子延伸到远处,与几个巨大的发酵罐相连。

“这几根管子,让奶牛排出的粪污有了好去处。”王巫隽豪介绍,如果说收集池是奶牛粪污在养殖环节处置的终点,那么发酵罐则是粪污再利用的起点。

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牧场是该公司在国内建设的首个牧场,该牧场现存栏奶牛数量超过8000头。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牧场每日所产生的粪污等物质也日益增加。无论是固体废物处理,还是空气中弥漫的异味,都成为困扰企业和周边村民的“烦恼”。

难题怎么破?去年5月,牧场引入市场化运营单位,投资建设沼气发电智慧能源项目,把奶牛排出的粪污收集起来,利用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产生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

在三座大型发酵罐旁的沼气发电智慧能源项目中控室,一台台电脑上,显示着各项运行指标。国网当涂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与牧场紧密对接,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申办手续,最大程度缩短业务办理周期,今年初,仅不到一年时间该项目便投产送电。目前,项目每小时可以将820立方米沼气转化为2100余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不仅如此,8000多头奶牛每天产生的粪污经过发酵、沉淀后,产出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回收加工后,代替稻壳作为饲养间的垫料。同时,牧场还流转了附近约5000亩土地,种植小麦等作物,粪污处理后的沼液可以还田为肥。

“有了沼气发电智慧能源项目,奶牛粪污实现‘一废三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也增加了一笔收入。”王巫隽豪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