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1版:头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汇聚奶业新动能 共创产业新未来

——2025宁夏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银川召开

□文/图 本报记者 杜兆侠

9月28日,秋高气爽,乳香弥漫。在被誉为“黄金奶源带”核心地标的银川,一场关乎宁夏奶业未来发展的行业盛会——“2025宁夏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举行。本次大会以“汇聚奶业新动能,共创产业新未来”为主题,由宁夏奶产业协会主办,旨在凝聚行业智慧,推动宁夏奶产业全链条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大会现场嘉宾云集,气氛热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振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奶牛养殖提质增效行动专家团首席专家卜登攀,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贺兰,宁夏大学生命与食品学部部长王玉炯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伊利、蒙牛、澳亚集团等企业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养殖企业代表等近千人汇聚一堂,共商奶业发展大计。

凝聚共识,提振信心

大会开幕式由宁夏奶产业协会会长罗晓瑜主持。罗晓瑜首先与大家共同回顾了宁夏奶业立足“黄金奶源带”的天然优势,历经40余年发展,成就了从传统散养到现代化牧场的历史性跨越,铸就了“高品质、高安全、高活性”的市场口碑。面对当前的挑战,他呼吁行业同仁凝聚智慧与力量,汇聚新动能,共同开创产业新未来。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武波在大会上介绍了银川市奶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他表示,银川奶牛存栏稳定在30万头左右,生鲜乳产量约160万吨,主要品质指标超越欧盟标准。同时,灵武市在奶牛育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蒙牛宁夏工厂成为全球首座获评“灯塔工厂”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塞尚乳业等企业产品成功进军国际市场,一批高端乳企纷纷落户银川,消费市场持续更新。武波也坦言,产业仍面临供需矛盾、消费乏力等挑战,但他相信在各方努力和支持下,宁夏奶业必将迎来转机。

宁夏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洪龙在致辞中回顾了宁夏奶业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宁夏已形成以银川、吴忠为核心,石嘴山、中卫为两翼的“双核双翼”产业带,建成8个现代化养殖基地、288个规模养殖场,规模化养殖比例达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生鲜乳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欧盟标准,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15年保持100%,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牛奶产地。建成亚洲单体最大的液态奶加工基地,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态奶生产工厂,形成以伊利、蒙牛精细化的龙头企业为引领,塞尚、伊美、富阳等16家企业为主运行的高端乳制品加工集体中心,宁夏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和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

洪龙表示,面对2022年以来的行业调整期,宁夏通过政策组合拳,从养殖、加工、销售、保障四端协同发力,稳住了产业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全区奶牛存栏86.7万头,生鲜乳产量236万吨,同比增长1.9%。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在致辞中对宁夏奶业给予高度评价。她用一组数据说明宁夏奶业的实力:每万人占有奶牛数、人均占有生鲜乳量全国第一;成年母牛单产、生鲜乳总产量全国第三;存栏量全国第四。她表示,当前奶业存在“三个不平衡”——生产与消费、投入与产出、价值与价格的不平衡。为此,她提出四点建议:夯实产业基础、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宁夏乃至全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洞察趋势,聚焦防控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牛病的流行特点,并分享了关键防控技术。他表示,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和流通频繁,疫病风险不容忽视,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构建科学防控体系,保障奶牛健康养殖。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则宏观剖析了国内外奶业发展形势与未来趋势。他通过详实数据,对比了全球主要奶业国家的生产效率、成本构成和市场变化,为中国奶业特别是宁夏奶业如何应对国际竞争、挖掘内需潜力提供了战略思考。李胜利表示,受供给过剩影响,2025年我国奶牛存栏下降到了600万头以下,2026年预计会下降到580多万头。而同时期,我国的牛奶产量仍在增长,从2022年到2024年,我国规模奶牛场的数量下降了20%,目前只有3600家左右的规模牛场,牧场大概减少了1000家。与此同时,我国的规模化比例和单产却在持续提高,其中奶牛养殖规模化在2024年达到了78%,提高了三个百分点。而全国奶牛单产达到了9.9吨,平均每年提高0.4吨,已经超过了欧盟的水平。

李胜利表示,到2030年,按照2.5%的消费增速,我国对奶牛的增量需求同样是每年约10万头。但受消费波动影响,奶源很容易出现短缺。从长周期看,因产能的过快建设更容易出现产能过剩,所以他建议我国奶源需总量控制,稳步推进,布局优化。他认为,我国未来奶源布局原则应该在主消费区或抵近消费市场,并且在水土资源丰富地区实现种养结合,降低成本,获得竞争力。在其他远离消费的区域,可能依靠龙头乳企精深加工、北奶南运等解决富裕奶源的出口。未来,我国奶源应重点布局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安徽以及江苏等距离消费市场和饲料用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西北、东北等远离消费市场区域,适当放慢发展,保持存栏稳定,提高单产,实现增量。他表示,面对奶业困境,我国现行的奶业纾困政策仍需要持续实施一到两年,而乳制品消费和加工结构也需要持续优化。“我国液态牛奶产量占比太高了,应该集中发展一些高附加乳品如奶酪,但需要循序渐进,同时也要积极发展本土乳清蛋白供应。另外,在养殖方面,要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从饲料配方、进口替代等方面提高牧场效益。”

大会还设置了专题讲座环节,内容覆盖奶牛育种繁育、数智化牧场管理、养殖增效提质、疫病防治等全产业链热点议题,15位来自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内容包括“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牧场饲喂效率”“新型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如何通过精准管理降低养殖成本”,这些务实、前沿的交流,为一线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发。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标志许可认证企业授牌仪式”,宁夏共有19家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通过严格认证,本次大会特邀贺兰优源润泽牧业、宁夏农垦乳业、宁夏新希望塞上牧业、中垦牧(陕西)牧业中宁分公司、宁夏欣庆农牧、宁夏塞尚金河科技等企业代表上台接受牌匾。这不仅是对企业资质的认可,更是对一份沉甸甸社会责任的交付。

产业链的稳定与强韧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本次大会还专门设置了产销对接签约环节,旨在搭建高效对接平台,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这场盛会,政府、协会、专家、企业实现了深度对话,签订了实质协议,交流了创新理念。在“汇聚新动能,共创新未来”的主题引领下,宁夏奶产业仍将砥砺前行,加速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为全国奶业振兴贡献更多“宁夏经验”和“宁夏力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