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非凡的商圈、每场满座的影院、热门饭店等座排队……兔年春节到处呈现一派红红火火的热闹景象。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消费市场全面回暖,无疑为全年消费开了个好头。从吃、住、行、游等假期消费火热上扬的背后,找到消费回暖的发力点,深挖消费潜力,满足消费需求,提振消费才能有迹可循。
春节假期,人们在消费市场上已不局限于有什么买什么,特别是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的主力人群,他们的消费喜好、消费习惯有所转变。不难发现,健康、智能正成为消费领域的关键词,扫地机器人、智能加湿器、美容仪等小家电,成为节日里女性消费者购买较多的产品。好的产品好的服务赢得年轻人群青睐,而且他们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化、个性化和特色化,从数量型消费转变为质量型消费,从实物消费转变为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不但市场销售规模持续扩大,而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迎合此类消费行为,会是今年及以后一段时间留给市场的课题。
当然,春节消费的短期回升并不意味着后续可以高枕无忧。促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后续还要看整个经济面的配合,尤其是经济向好信心的持续巩固和夯实。一方面,需要各方面积极实施主体培育行动、创造出更多的消费供给,推出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来刺激和引导消费者。当然更重要的是提振消费信心。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让老百姓更加敢于消费,全面促进消费才有可能。
(据《银川晚报》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