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异性家长带娃上厕所引发的争议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事实上,无论是妈妈带男孩进女厕所,还是爸爸带女孩进男厕所,都有太多的不便。而让无法自理的小朋友单独去厕所,又有安全隐患。究竟该如何是好?青城驿站里的第三卫生间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笔者走访发现,几乎每座青城驿站内都设有第三卫生间。它不仅可以满足异性家长陪孩童“方便”的需求,还可供亲属陪护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如厕,在避免性别尴尬的同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可以说是厕所文明的又一标志。而且相比较一般的如厕间,第三卫生间内空间相对较大。有的第三卫生间设有大小两个马桶,在成人使用的马桶旁边还有扶手以及紧急按钮;有的第三卫生间还设有为婴儿更换尿不湿的折叠板。可以说无论是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是婴幼儿,在第三卫生间如厕都是非常舒适的。
从公共卫生间少,到500米一座公共卫生间,再到配套设施完善、如厕环境更加舒适整洁的青城驿站,呼和浩特的“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各个青城驿站内第三卫生间的建设,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第三卫生间是对特殊人群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尊重,显示出了人文关怀的温度。第三卫生间的建设,需要专门的设施和额外的投入,比如儿童便池、轮椅可以推进的坐厕、暂时安置婴儿的座椅、换尿布的折叠板等等,也见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厕所服务系统完善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尤其是第三卫生间的建设不仅能减少人们的如厕尴尬,也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但笔者也注意到,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车站、商场等,第三卫生间的数量仍然较少,甚至没有。该如何做?想必相关部门已经有了答案。
当然,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并非越多越好。笔者在走访中也发现,一些第三卫生间使用率并不高。这也提醒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第三卫生间的宣传,让更多人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大家都了解了第三卫生间的作用,使用率才会提高。另外一方面,第三卫生间的建设,特别是商场、车站、地铁站等区域,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应该科学规划、统筹设计。例如已经有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的,要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综合一体化建设,进而提高综合使用效率。
一座城市,厕所的干净程度和服务水平,通常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建设第三卫生间,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这样完善的基础设施,更需要从细节入手,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