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市邻水县石永镇,有一家开在仿古街的烧烤店,很多客人来这里不为吃烧烤,只为奔赴希望而来。
烧烤店主人名叫甘彪,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抖音团圆助力官”。打开抖音,搜索“邻水甘彪”,就能见到他帮人寻亲的镜头。
2018年至今,甘彪已免费做公益5年,帮助28个家庭成功团圆。其间,甘彪的账号共发出近3000条短视频,其中2000余条藏着回家的梦。
2月15日,关掉店门,甘彪团队前往北京,参加“抖音寻人助力2万家庭团圆”沟通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寻人志愿者交流寻人心得。于甘彪而言,这将是又一个新起点。
缘起 带流浪的听力障碍老人回家
回望做公益这几年,很难说有哪一个家庭让甘彪印象最深刻。他的眼中,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相似的则是那份情感。
甘彪做公益的初心源于2015年。当时,退伍没几年的他正处于创业初期,在邻水县体育场摆路边摊卖烧烤。闲暇时间,他喜欢观察来来往往的路人。一天,一位经常带着几条狗出来溜达的老人引起他的注意:老人穿着单衣和雨鞋,和人交流时常咿呀发出一些简单语音,或者用手比画。
来买烤串的客人向甘彪讲述了老人的过往。老人不识字也不会说话,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家在何方,平日睡在桥洞或窝棚里,靠捡垃圾和种撂荒土地为生,一晃就是11年。派出所曾帮老人寻亲,但始终没有成功。居委会也找到老人反复做工作,打算将他送往敬老院或收容所,但被老人拒绝。
“他还是想要有个自己的家。”甘彪猜测。
自此,甘彪常常接济老人,让老人有了固定吃饭的地方。
斗转星移,时间来到2018年6月5日,老人不慎摔伤。得知情况后,甘彪和朋友连忙将其送往医院救治。老人伤愈出院后,派出所、救助站和居委会等再次提出将老人送去养老院,但他依旧摇头。
“跟着我吧,我为你找家。”望着老人嵌满风霜的脸庞,甘彪下定决心。这回,老人点了点头。
寻亲 发布426条视频为老人找到家
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甘彪认识了摄像师“老陈”。老陈大名陈一超,今年60岁,因为其三儿子失踪,他对老人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与甘彪一起帮助老人。后来,在甘彪的帮助下,老陈成功找到失散多年的三儿子。
一个传一个,一个帮一个,甘彪身边慢慢有了一个小团队。为了更好地帮人寻亲,老陈还辞掉之前的工作,来到甘彪店里当起了员工。
听力障碍老人一直是甘彪和老陈等人的“心病”。2018年秋天,甘彪在抖音发出第一条视频:“邻水朋友们,帮忙转发这位老爷爷,在邻水流浪,他想落叶归根,找不到回家的路……”
毫无意外,这条视频没有回音。但是大家并没有气馁,一条不行就发一百条,一天不行就发一年。
于是,甘彪和老陈将每天给老人送饭、店里员工轮流为老人洗头洗脸的场景记录下来,每天不间断地发。2019年2月28日,在甘彪为老人发布了426条寻亲视频后,老人的一位远房侄女看到了视频。原来,老人名叫彭仁德,年幼时因生病精神失常,于2008年8月从重庆市梁平区走失,家人一直寻找却杳无音信。直到偶然在网上看到甘彪发布的视频,才知道老人还活着。2019年3月,老人的亲人从梁平赶到邻水,将老人接回了家。自此,老人的故事迎来美满团圆大结局。
经验 通过点滴信息快速锁定范围
为彭仁德寻亲成功后,甘彪和他的团队关于“抖音寻人”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2021年12月5日夜里,甘彪收到了来自河南的李景伟的私信。与亲生父母分离三十余年的他,希望甘彪帮助自己找到亲生父母。凭着4岁时的记忆,李景伟画出了家园的水塘、竹林、水田、旱地,低矮的瓦房和屋后连绵的群山。
在甘彪的不断鼓励下,李景伟面对镜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将手绘图发到抖音。大数据支持下,甘彪发布的李景伟寻亲视频被精准投放到云贵川地区。
14天时间,8条视频,平均每条几十万点击量,李景伟终于等来线索。他的母亲通过视频看到了儿子,欣喜万分。2022年1月1日,李景伟与分别多年的母亲拥抱在一起。为了这个拥抱,他们等了33年。
摸索滚爬中,甘彪和老陈总结经验,发现视频想要流量,除了不间断地发,内容还需要有策划有主题,要让当事人站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比起图文,视频更直观,更能打动人心。”
但还有太多人不愿意露脸,担心被熟悉的人看到受嘲笑。甘彪用一句话点醒:延长回家路才更丢人!
每当有人找到甘彪求助时,他都能通过对方提供的信息,快速锁定范围。只要知道家的大致地区,甘彪便会发抖音,再通过抖音大数据投送到当地区县,最后私信当地媒体。
接力 寻人志愿者团队已有10位成员
借力于社会各界资源的高效链接,甘彪团队帮助到的家庭越来越多,寻亲也越来越快。
寻亲路上,李景伟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像他一样苦苦寻觅家的方向,却不得其所。于是,寻亲成功后,李景伟选择加入甘彪的志愿者团队,并将自己的名字改回原名黎方富。
现在,邻水县城的甘彪抖音寻人志愿者团队已有10位成员。随着更多人加入,甘彪有了深层次考虑,“我想把我们的寻亲团队做成一个典型,不断规范化打磨。”他打算将寻亲做成纪录片,记录一个人寻亲的系列故事,通过这种模式来打动更多人,鼓励更多人双向奔赴。
如今,白天不外出寻人的时候,甘彪和老陈就坐在烧烤店里不断回复寻亲私信,接待远赴而来的“客人”。
(据《华西都市报》刘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