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品鉴专家:王文秀(内蒙古博物馆学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委托人:王先生
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我自幼喜欢看古装剧,两年前在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看到了投壶这样一种游戏,当时就被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所折服。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遇到了这把投壶,并将其收入囊中。现特将此壶进行展示,在请专家老师品鉴的过程中,也与藏友分享我们古代的投壶文化。
专家鉴评: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既不盛水,也不盛酒,只是用来娱乐的壶,叫投壶。投壶不仅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更是一种社交礼仪。《礼记》《大戴礼记》都有《投壶》篇,专门记述。
投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在投壶礼举行时,宾主双方轮流以无镞之矢投于壶中,每人四矢,多中者为胜,负方饮酒作罚。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到了明代,投壶几经演变,流传了2000多年,一度极为兴盛,在士大夫中玩得热火朝天。之所以如此,首先因为它是一项“古礼”,士大夫们认为这是一种雅致的娱乐,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乐于接受。其次,这种娱乐本身可以修身养性,并有健身的意义,因此投壶在古代各个时期广为流传。
不同时期的投壶,造型特点也略有不同,王先生的这一件铜投壶,名为明代方口双耳铜投壶,高17.6厘米、口长4厘米、宽3.3厘米。从它的造型特点、装饰的纹饰和包浆来看,应该是明代时期的作品。此壶古朴庄重,釉色脱落自然,包浆所呈现出来的也是自然协调的状态,是一件非常不错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