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晚报讯(记者 李蒙)随着天气渐暖,厚重的冬装显得格外臃肿,爱美人士迫不及待想换上春装,但冷空气频繁来袭,为了健康,切不可着急脱掉冬装。
2月27日17时,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发布天气动态提示:受冷空气影响,预计27日傍晚至28日白天全市风力明显增大,4、5级偏北风,阵风可达6级,并伴有短时沙尘或分散性雨夹雪;27日夜间气温开始下降,28日早晨最低气温武川为-10℃,其余地区在-5℃左右。
刚刚转暖的天气又要降温,大众穿衣还是要有些讲究。“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古时著名的保健防病的谚语,旨在劝诫人们在初春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在初秋时不要刚冷就穿太多,适当捂一捂、冻一冻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人体恒温一般在37℃,气温太高或太低对人体机能都会有所损害。
这样的谚语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付亚楠表示,由冬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宋代高僧释普济在《五灯会元》第十九卷中记载:“春寒料峭;冻杀年少”,说明初春寒冷,春寒很有威力。古诗还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就是说虽然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但人们还是会感觉春比冬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另有农村谚语“春冻骨头秋冻肉”,也形容了春天带给人们特殊的寒冷感觉。
这其实是因为人体皮肤表面分布着很多热感受点和冷感受点,而且冷点多于热点,面部或躯干皮肤对冷点的敏感性还比四肢的皮肤高。再者,春季早中晚温差大,像孩子的脸“一天三变”。如果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变化就很难适应,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呼吸道疾病就会随之而来。不过“春捂”也不是全捂,“捂”太厚也容易上火,躯干保暖最为重要,尤其是双腿和双脚保暖,可以远离地表寒气,让“春捂”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