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杨永刚
“您想要网上挂号先关注医院的公众号,然后点下面的医疗服务选择预约挂号。”“好,我试试。”赛罕区兴康社区的魏大娘正在接受科技志愿者的帮助,学习如何网上挂号。她一次记不住,志愿者不厌其烦地多次指导。如今,智能手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提升生活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3月5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科学技术普及学会、内蒙古科技信息传播服务保障中心、内蒙古老年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馆、玉泉区科协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分别走进赛罕区兴康社区、玉泉区万锦社区开展了“智慧助老我帮您”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互动普及”“面对面教学”的方式,想方设法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志愿者与老年人“面对面、一对一”辅导,细心教授老年人怎样使用微信群、激活社保卡、查询医保凭证、收听新闻等。
在万锦社区,志愿者还“送教上门”,大家以拉家常的方式帮助老年人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的常用功能,如医院预约挂号、微信发语音、微信发表情包、拍照小技巧、如何上传朋友圈照片、如何发小视频等。“社会发展太快了,尤其是面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老年人确实跟不上节奏。就比如说这个智能手机,很多功能都不敢用,也不会用,想在网上买点东西但又怕被骗,这次志愿者们不光教我们使用手机的各种功能,也给我们宣传了防诈骗知识。”张桂馥阿姨说。
“社区一直重点关注辖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面对老年人想要学习智能手机的诉求,我们积极申请成为内蒙古老年科技大学的教学点,这样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帮助老年人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从而不断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幸福感。”兴康社区党委书记白霞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
此次“智慧助老”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体验了新事物,了解了新科技,激发了老年人学习智能科技的积极性,也方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内蒙古科学技术普及学会理事长、内蒙古老年科技大学校长相恒义表示:“今后,学会力争在更多社区设立教学点,帮助更多的老年人打破‘数字鸿沟’,提升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