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3版:经济·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茶叶2两、包装2斤”……过度包装何时休!

几十克重的茶叶被装进各式漂亮的瓶子,外加泡沫、隔板、纸盒,包装比茶叶重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清明节前,市场迎来一波新茶上市高峰,过度包装问题再次凸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茶叶2两、包装2斤”现象多见

记者近日在杭州一家茶叶销售门店看到,一款120克的龙井茶分装在两个密封的铝塑口袋中,塞进两个印有樱花纹的陶瓷罐里,外边套上大纸盒。纸盒卡在铺有黄绸缎的泡沫塑料里,上面盖个大盒子,外层贴上锃亮的金属包装,再整套放进硬纸质的大口袋。经过测量,全部包装的重量就达到1.5千克。

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村党总支书记孙斌经营西湖龙井多年,他介绍,目前市面上茶叶包装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高端礼品属性,以瓷瓶和手工包等包装为主;第二种是一般礼品属性,有打上“某某茶叶”的统一包装和铁质礼盒;第三种是小包装的茶样属性,往往设计感强、时尚度高。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高档礼品茶外部用烤漆木盒、竹盒,内部使用瓷瓶、陶罐和手工制作的锡罐等包装,仅包装盒成本就达到上百元。部分包装豪华的茶叶礼盒,包装体积达到实需体积的3至5倍,成本甚至超过茶叶本身。

“包装越好,茶叶溢价越高。”一名茶叶代理商透露,茶叶的礼品属性强,包装的材质、色系、造型等对售价有重要影响。比如某款武夷岩茶,仅50克重的茶叶用两三斤重的红木礼盒包装,礼盒成本就达到200元,茶叶售价高达6000元。

过度包装带来多重社会影响

茶叶过度包装有一定普遍性、长期性。近期,中消协组织专业调查人员,针对主流电商平台食用农产品、茶叶、玩具、婴童产品4个商品品类进行了过度包装问题搜索,通过目测包装空隙率过高的主观判断方式,对2830个茶叶、900个食用农产品、920个玩具、1510个婴童用品共6160个商品进行了判别,其中茶叶过度包装问题比例为11.2%。

不少受访者认为,茶叶适度包装设计利于销售,但过度包装会带来多重负面社会影响。

首先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这些包装废弃物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说,许多茶叶礼盒无法二次利用,除了作为存茶罐、零食收纳等用途外,基本只能丢弃成为生活垃圾,后续处理成本很高。

其次是重“颜值”超过重品质,华而不实扭曲茶市发展。记者采访了解到,增加一点包装成本,价格往往就能大幅上涨,因此部分茶企更多地在外包装而非茶叶品质上下功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透露,一些包装精美的茶叶定价不低,但实际上品质却不高,采摘、加工环节都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包装精美的茶叶礼盒,被人当作送礼佳品。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石颐茶场总经理康青霞说,为迎合送礼需求,一些茶商特意把包装做得极为精致,里三层外三层显得很贵重。

严格执行标准 强化有效监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该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包括茶叶、酒类等。

新标准对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等作了明确规定: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其他商品不应超过四层;生产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人情”“面子”间接推高茶叶身价,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朴实真诚民风背道而驰,其中潜藏的“节日腐败”“人情腐败”风险更值得警惕。有关部门应督促茶企在过渡期内尽快整改达标,以新标准为抓手,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并加强社会层面的警示教育。

陈富桥建议,政府产业部门应引导茶企紧跟时代,把握市场,更多在茶叶质量、口味上下功夫,在茶叶包装中引入更多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推广简化包装,回归和挖掘茶文化内涵,以此获得消费者持久认可,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 许舜达 殷晓圣 崔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