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4版:记小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饭店关门代金券怎么办?预付消费需谨慎

主持人:刘芳

消费者花钱购买了消费代金券,可是当消费者前往消费时却发现商家关门了,眼看着手里的消费代金券就变成了废纸。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该怎么办呢?

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从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了解到这样一起消费纠纷。一消费者投诉反映2021年9月份,他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一火锅店共购买25张30元的代金券,使用期是一年。2022年4月份商家关门,该消费者联系商家退款,商家不但没有解决还挂断了该消费者的电话。消费者无奈向莫力达瓦旗消费者投诉调解办公室寻求帮助,希望商家退还代金券费。

莫力达瓦旗消费者投诉调解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经调查核实,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属实,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约谈了经营者,要求经营者解决消费者诉求,经过调解最终经营者退回未消费的代金券费共计750元。

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就此案表示,消费者虽未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但构成事实上的服务合同关系,经营者应按照约定提供服务,经营者因经营不善而将企业注销,未按约定提供服务,应承担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预付消费方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谨慎选择商家,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第二、消费时要仔细审阅与商家签订的书面协议,明确预付式消费卡的功能、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细节,特别要注意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条款的约定。第三、是要考虑商家推出的服务项目是否适合自己,理性消费。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