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记小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要把开放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好事做好

主持人:王英

5月11日, 我市向社会公布了首批126所中小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以便满足广大群众就近便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并同时发布了开放须知,引导市民文明有序使用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

倡导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锻炼需求,缓解我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不足与部分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的矛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作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

不过,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场所,中小学又不同于大学,开放后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维护问题,发生安全问题责任与义务等等,都将成为群众关注的敏感话题。因此,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事先必须做好谋划,定好“规矩”,将开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方方面面都要思考到位。例如,中小学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承担的是“开放”的社会责任,在开放的时间段内,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场地还是公共场所,责任主体是谁,市民在锻炼的过程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也应该一并说明。

开放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是一件好事,开放的目的就是让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进而达到健康体魄的目的。因此,相关部门在管好各个场地及设施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广大市民更好地利用这些体育场地设施。例如,以社区或者小区为单位,组织运动爱好者,在开放的时间段进行运动;又或者是组织与学校开放场地相适应的体育比赛,合理充分地利用已经开放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行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科学维护基础设施,认真做好秩序维护和锻炼指导,合力为“开放”保驾护航。

当然,作为参与体育锻炼的广大市民,我们更应该珍惜就在身边的专业运动场地及设施,遵守各个学校开放时间和相关要求,爱护场地设施,文明锻炼,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为创建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