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呼和浩特 上一版 下一版  

少有所学 青有所为 老有所养

呼和浩特:打造幸福生活 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上特色课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的老人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张秋焱 杨永刚

“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是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打造幸福生活为目标,通过各种政策、项目和服务,加强民生建设,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少有所学”从幼儿托育开始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萱萱再见,要乖乖听老师话哦。”早上8点,家住赛罕区金地家园小区的80后宝妈张女士把2岁的女儿送到家附近的抱抱熊托育中心,看着孩子开心地进入活动室后,张女士安心上班去了。张女士说,自己和爱人都是上班族,孩子出生后一直由双方老人轮流照看。然而,孩子越来越好动,老人年龄也大了,带孩子成了让全家头疼的问题,好在自家小区门口开了托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照顾孩子,价格也实惠,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生娃容易养娃难”。托育服务是支持生育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帮助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解决照料负担的有效途径。普惠托育的进一步普及在减轻养育压力的同时,促进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和人口高质量发展。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截至2023年5月底,我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有126家,托位数9745个。企事业单位办园8家,幼儿园设托班27家,社区办园2家、社会力量办园68家,家庭式托育点21个。我市打造的米亚蒙台梭利托育园在2020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托育机构。2022年,市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全市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托育人员队伍培养、培训课程开发、家庭科学养育指导等提供经验示范和可推广模式。新城区海东路办事处与内蒙古嗨妈呗童托育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是我市第一家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普惠性社区托育机构。新城区多乐小熊托育园、赛罕区抱抱熊托育园、土左旗蓝莓果托育园等8家机构确定为2022年度全市托育示范机构。

为深入实施“强首府”工程,进一步推动我市普惠托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拟再新建、改扩建45家托育机构,增加2880个托位。其中新建、改扩建9家公立托育机构、13家社区托育机构,新建23家社会力量举办的托育机构。

“青有所为”增添归属感、认同感促进就业完善服务参与管理

人口高素质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体系作为基础,也需要良好的就业环境作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和“丁香扎根计划”,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还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搭建暖心服务平台,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我正在制作简历为6月10日的大型招聘会做准备,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参加十万大学生留呼计划招聘会了,希望可以在招聘会上找到合适的岗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王磊说。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22年我市为加快推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启动实施“丁香扎根计划”。截至2022年11月底留呼、回呼、来呼就业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3.17万余人。今年,“丁香扎根”2023年行动计划继续深入实施,组织就业创业进校园、大学生创业起航行动、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大学生招才引智、高校毕业生扶持政策落实等专项行动。

据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副科长塔斯介绍,为了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支持人才就业创业配套实施办法(试行)》,对大学生租购房进行补贴,截至2023年初,约有700余人拿到补贴资金。

除此之外,我市还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力度,建成“丁香扎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组织创业项目推荐会,举办双创大赛等活动。落实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最高50万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开展20万元大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无偿资助项目。

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蓬勃兴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许许多多的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服务居民生活、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通过建设红蜂驿站,引导动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等举措,增强他们的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有了‘红蜂驿站’,随时可以歇脚,还能喝上杯热水,给手机充个电,这对我们来说很贴心、很温暖。在驿站里,社区工作人员还给我们配备了健身、文娱设施,让我们在休息之余,提升自己。”说起红蜂驿站,外卖骑手韩超赞不绝口。

据了解,从2021年开始,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红蜂驿站”,如今已建成“红蜂驿站”140余个,位置信息录入到“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电子地图应用软件中。

“老有所养”托起家庭幸福生活多项举措建设“宜养”城市

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一直以提供优质、方便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为目标,不断整合多元健康养老格局,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在基本医疗、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生活服务上,全力满足老人服务需求。2022年,兴康社区入选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荐名单。

兴康社区67岁居民的李大娘,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上午来社区唱唱歌、看看书,临近中午时分去超市买点食材回家做饭,下午再来社区学学绘画、学学器乐,她开心地说:“晚年生活太幸福了!”兴康社区始终致力于建设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社区,打造方便老年人生活圈(15分钟便民圈)。老年人家庭周边生活服务网点齐全,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等各种生活设施,供老年人休息、健身、娱乐。同时对老年人活动室的扶手、盥洗等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降低老年人生活风险,对住宅公共部分的坡道、楼梯、扶手等老年人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宜居环境。

回民区三顺店社区结合老年人需求,推出一系列养老照护服务项目,一是邀请专家开展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年人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老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二是针对计生家庭中的高龄独居老人、失独家庭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积极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公益组织介入,实施初步干预,提供贴心关爱服务;三是针对赡养父母的子女普及科学照料父母知识,如饮食的搭配、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特殊生理需要,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普及老年人心理特点和精神需要,传授如何预防和初步处理老年抑郁症和孤独症的心理疾病等的相关知识;四是借助老年大学平台,让老人们在这里学习舞蹈、书法、歌唱、绢花等,丰富辖区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教。

三顺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建立了“2+X+N”社区养老服务架构,充分搭建社区公共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社会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公益志愿服务互补共融,多元参与,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统筹谋划,精准发力,聚焦广大老年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丰富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托起更多家庭幸福生活。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