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花季雨季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呼和浩特市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城”研学活动

让学生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

本组图片均为土默特中学学生在进行地理探究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杨永刚

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广大学生在研学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市各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户外体验活动。

城乡少年手拉手结对“读城”

近日,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呼和浩特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了“中国美 劳动美”呼和浩特市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暨“城乡儿童手拉手 童心筑梦共成长”结对“读城”活动。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一中心校的同学们和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员代表互换成长祝福卡,表达了手拉手结对“读城”的喜悦之情。

本次“读城”活动共分为三条线路,来自呼哈路小学、新华小学车站校区、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一中心校和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21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读城”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走”“读”“绘”“讲”等多种形式了解和讲述青城故事、传递青城声音,守护美好青城。

“读城”线路第一小分队以“走进历史中的青城”之“读城追美,感悟青城文脉”为主题开启“读城”之旅。线路以“呼和浩特市的历史”为主线,贯穿古城古迹,打卡大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五万亩森林公园——赵北长城(战国至秦汉时期)、丰州故城(万部华严经塔)和大黑河,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探索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增强了他们的劳动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

“读城”线路第二小分队以“绿色生态”为活动主线,依托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学生们打卡成吉思汗公园、哈拉沁生态公园、沙坑公园及蒙草百草园,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及体验,了解了呼和浩特市沙坑改造、环境治理及绿色生态建设的具体情况。

“读城”线路第三小分队以“文明首府你我同行”为主题,学生们来到内蒙古博物院交通岗亭、新城区迎新路街道如意社区、内蒙古博物院恐龙馆及伊利健康智慧谷,聆听交通知识讲解,并体验交通志愿行动,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有奖知识问答、垃圾分类等互动游戏,通过主题一站式“读城”体验,进一步了解了“创城”的意义,感受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

参加研学了解阴山山脉的“前世今生”

土默特中学地理教研组开发行走的课堂“悦享青城”——呼和浩特市哈拉沁沟段研学考察项目,利用大青山哈拉沁沟段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岩石、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工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带领学生走近自然,寻找身边地理。

学生们先后考察了滴水崖、哈拉沁沟、鹰翔石灰厂旧址、无名沉积层、白桦树林、呼和浩特市抽水蓄能电站等地。在滴水崖考察点,张栩老师、邬日娜老师、秦桂玲老师、苏雅拉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观赏瀑布;在鹰翔石灰厂旧址考察点,学生切实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滑坡、崩塌与沉积层考察点,伊日贵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沉积层剖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制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责任感、使命感;在白桦树林考察点,学生通过观察白桦树林生长环境,推测出该处为“古滑坡体”;在呼和浩特市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考察点,许晔晖老师为学生们介绍了呼和浩特市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情况,讲解发电原理……

学生们在感悟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