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别人家孩子乖巧懂事,而自家孩子却整日不拾闲,没个沉稳的样子,家长肯定是又气又急。更让家长不解的是,自己明明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该怎么淘气还是怎么淘气,让人束手无策……
讲述:家有淘气包,让我整天提心吊胆
方女士的儿子小凯上二年级,正是闲不住的年纪,每天换着花样地淘气,在家的时候爱翻箱倒柜,在学校也总是跟同学打闹。对老师的微信,方女士也是“置顶”状态,最担心的就是老师发来“您现在有时间通个话吗”这样的微信,每次看到老师发来通话邀请,她都很紧张,担心孩子又在学校闯祸了。
方女士不无羡慕地说,小凯班里真有几个特别沉稳的孩子,上课能专注地听讲,课后的练习题也是完成得又快又好,一直是全班的表率。我很羡慕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可我家孩子是典型的让人操心的类型。一说去玩,他比谁跑得都快,尽管学习还不太让人操心,但是因为过于活泼好动,没有老师对他不头疼的。为了这事,我经常跟孩子谈心、讲道理,但这孩子根本不走心,我们全家都很犯愁。
建议:勤换位思考,不控制孩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津市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白玫老师说,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之前都习惯将眼光看向别人家的孩子,而且看到的都是别人家孩子的长处、优点,两相比较,对自家孩子则是很多的不满。但家长们应该知道,无论别人家孩子如何优秀,我们都无法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常说,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却仍有家长反驳说,我家孩子“不开花”。这是因为家长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即便是铁树,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很多时候家长是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了,从而产生深深的失落感。
白玫老师建议,首先,家长要做好自我接纳,因为孩子身上的所谓不佳表现,很多时候都跟家长有相似的地方,对孩子表现的不满,往往是家长对自己的不接纳,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前,要想清楚到底是对谁的表现不满意。其次,家长要做智慧型的家长,就要避免说各种正确的“废话”,就是尽量不跟孩子讲大道理。不要用语言,特别是不实用的大道理控制孩子。家长要先“俯下身”,问问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再次,家长要勤换位思考,试问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被比较、听大道理的教育方式。有一个比较实用的办法,就是“谁痛苦谁改变”,家长如果觉得管教孩子的过程让人痛苦,就要先作出自我改变,想想如果要让自己改变坏习惯,什么办法管用,然后不妨尝试用在孩子身上。
(据《今晚报》贾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