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百灵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家乡的路

●李元岁

图片来源:IC photo

昨晚,又梦见家乡了,梦见了家乡的路,梦见自己小时候,背着筐,拿着镰刀,沿着家乡的小路往田地里走去,给家中的老母猪割野菜……

如若把家乡的村庄比作一个老式木轮车的车毂,那家乡的路便就是车辐,车辐以车毂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开来,通往哪个村的路,便以哪个村的村名作路名。比如,村东有二十家村,那通往二十家村的这条路就叫二十家路;村西有哈素村,那通往哈素村的这条路就叫哈素路。我们村叫善友板申村,是蒙语汉译过来的村名,意思为“好房子”。我们村四周至少有七八个村(指直接能够通往到达的),故而也就有了七八条路,都是以通往、到达的那个村的村名而命名的。当然,也有一些路并非以村名命名,比如,六十亩路、三斜子路、沙蓬路等,这些路以“六十亩”“三斜子”“沙蓬”这些特征为名,这些路,是村民们下地劳作时踩出的便道;这些路,走到以其特征而命名之地,亦就自行中断了。

小时候,沿着家乡的路,跟小伙伴们一起到村外的河塘里玩水,到小河里摸鱼,到树林里捕鸟,到我们想去的地方。

小时候,沿着家乡的路,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到田地里。父亲到田地里锄玉米,我就到田地里挖野菜。我挖满了一筐野菜,父亲和社员们也该收工了。父亲用锄头勾了筐挑在肩上,沿着家乡的路往回走。我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也往回走。回到家,父亲把筐里的野菜往猪圈里抛几把,猪儿们就撒着欢抢吃野菜。

小时候,一辆大卡车驶进了村里——平素,很少有大卡车驶进村里的,我们便觉得新奇。大卡车在村子里减速行驶,我便和发小二后生去扒大卡车。大卡车拖着扒在后车厢上的我和二后生驶出了村,沿着哈素路行驶,速度越来越快了。

还是小时候,不过又长了几岁。沿着家乡的路,和二后生他们几个发小一起去田地里割草。割菅草,割芦苇草,也割水稗子草。把割好的草装上排子车,几个发小便推拉着排子车到县城。一斤草能卖一二分钱。把草卖了,便可获得块儿八毛,足够买铅笔、橡皮、作业本了。

又长了几岁的时候,便沿着家乡的哈素路,到哈素公社读高中。每周一,6点多起床,步行将近一个多小时,就到学校了。住校5天半,到周六吃罢午饭,便再沿着家乡的哈素路回家。回家待上一天半——不是“待上”,而是去田地里给父亲挣上一天半工分,到周一,再沿着哈素路去学校上学,周而复始,3年之久。

再后来便沿着家乡的路去县城,再从县城去省城。后来,便在省城安家落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在梦里所梦到的家乡的路,还是原来儿时家乡的路……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